如何识别偷换概念和以偏概全 怎样鉴别“蹭热度”?

[更新]
·
·
分类:行业
3514 阅读

如何识别偷换概念和以偏概全

怎样鉴别“蹭热度”?

怎样鉴别“蹭热度”?

好多自媒体大V,总是跟随热点问题,如流浪大师,袁立再婚等,写些文章或像我这样提出问题,其目的怎样鉴别?

对于普通人来说,没法鉴别。
因为大多数吃瓜群众,都是看热闹的,不会去像一个专业研究者那样,抱有批判性思维,而这些写手,在描写热点的时候,会精通于语言的使用和情绪的引导,很容易让读者顺着他的思路走,而在这个过程中贩卖一些似是而非的观点,你几乎是不可能分清楚,真与假,是与非,优与劣。
当然如果你抱着批判性思维的态度,或者受过一些逻辑训练,你就能找出一些文章的问题,比如偷换概念,以偏盖全,逻辑推理问题,统计分析陷阱,情绪化观点等等,修辞手法的遮蔽等等。当你能找到这些问题来,你就不会轻信一些文章的说法。
但如果你只是看见一个文章,就说它蹭热度,实际上从古到今所有的时事议论文,都是在“蹭”,因为不新的文章,不新的观点没人看啊,所以蹭热度本身,是所有媒体的本职工作,不可能不蹭,关键是文章本身的立场。
就算是鲁迅文章一样当时会被人骂,骂与被骂都不重要,因为天下没有终极真理,所以重要的是我们的观点充分表达和严谨思考过程

这个问题问得好,如何判断一篇文章是否存在“蹭热度”,其实可以说有百分之七十以上的自媒体人都存在这个现象,当然也有领域之分,不能以偏概全。但是人人都想在流量倾斜的时候分一杯,因此对于自媒体人来说“蹭热度”其实是在寻常不过的事情了。(所以只要是当下最热新闻,自媒体人通过撰写以此来达到分得流量的情况其实都可以说是在“蹭热度”。)

蹭热度有各种,比如闹的沸沸扬扬的崔教授和某冰事件中,大部分人对所谓阴阳合同恨之入骨,几天几千万依然偷税漏税,实属可恨。百姓拿着几千工资还按月缴纳个人所得税。但个别评论人或者媒体人跟着起哄架秧子,甚至故意发表相悖的观点,大放厥词,甚至捏造一些道听途说的关于某教授所谓花边新闻。这就是蹭热度,就该被广大网民唾弃。绝大多数的名人或者网民仅仅发表一下对该事件的看法,然后不再多言语,这就属于一般评论。这样说法也许不太全面,不知道说的对不对。

阅读对话判断正误的题技巧?

一.曲解文意
1.无中生有
2.否定文意
3.偷换主题
4混淆范围
二.拼凑式错误
1.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定位到文章中的对应位置,仔细对比题干与原文的表达是否完全一致。
2.尤其注意题干的表述内容是否完整,有没有缺失或者新增内容,还要注意有没有把信息整合错误,避免出现以偏概全的情况。
三.提炼总结性错误
对于此类题,首先要根据题干中的信息定位到文中相应的位置,然后仔细对比题干中的描述是否一致,尤其注意文章中多个词的描述是否与题干总结的词意义一致。
正确设题方式:
一.直接对比原文与题干
1.根据题干找到文章相应的位置
2.仔细对比是否与原文一致
二.同义转换
1.充分理解题干和文章中对应信息的准确表述
2.注意题干的信息转换点
三.主旨正确
1.通读全文,观察文章结构,找出在文章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短语、句子。文章若为总—分式结构,则首段多会出现文章的关键话题;文章若为分—总式结构,则关键话题多出现在最后一段;文章若为总—分—总式,注意文章首尾段呼应的关键话题,同时注意各分段的主要介绍对象,以找出文章的主旨。
2.对比题干中的各个细节是否正确,如:人物,事件,时间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