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逃避心理的最终后果 有时拒绝别人,为什么自己心里会感到愧疚?

[更新]
·
·
分类:生活百科
5006 阅读

严重逃避心理的最终后果

有时拒绝别人,为什么自己心里会感到愧疚?

有时拒绝别人,为什么自己心里会感到愧疚?

拒绝他人的要求,为什么我反而不好意思?甚至愧疚呢?
前言:为什么我们拒绝别人就那么难呢?是因为自己的面子吗?还是为了迎合别人?还是因为不想一个拒绝就断绝这段关系?拒绝≠断绝,来跟我一起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让自己心安理得。
拒绝难的几种情况好面子型:你是不是别人跟你一借钱,就立马答应,时间一到没还上还不好意思开口要
迎合型:其他部门的一同事过生日,有跟自己关系不错的几个同事也去,顺便邀你一起去,尽管自己平时与“主角”没什么来往,还是一起去给过生日
拒绝=断绝型:春节结束,在一个地方的大学室友要去上班了,临时通知要约个面,可是自己已经有了安排,是不是害怕拒绝他了之后,以后就不会来往了
这些情况在身边数不胜数,每天还有可能各种类型随意切换,导致自己分身乏术,疲惫不堪。
那这些表象的背后,到底是什么本质的原因让我们害怕拒绝,甚至拒绝之后出现自责、愧疚的负面情绪呢?下面我将列举几种情况,看看自己是属于哪一种。
本质原因分析一、看看自己是讨好型人格吗
讨好型人格是指一味的讨好他人而忽视自己感受的人格,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
帮别人忙时,比做自己的事情更加小心谨慎,甚至觉得是自己的本分;而自己从不会开口要求,因为担心被拒绝。
别人借了自己钱,不敢谈还钱的事,实在活不下去了才开口要求还钱,仿佛是自己做错了事情。
网购时通常自己看评论看尺码看说明,能不找客服就不找客服,买回来后就算不满意也不会去退货,自己忍忍就算了。
我想这些情况或多或少发生在我们“不好意思拒绝别人”这类人的身上,虽然我们不能以偏概全,但可以从这类事中去察觉自己的行为习惯,而从中吸取一点“良药”。
任何人都有或多或少的讨好型人格的表现行为,因为场景的不同、需求的不同,偶尔几次都是正常的。
因为人毕竟是群居动物,需要与他人社交产生互联,有时是无可避免的。
但我们不能让这种讨好型行为每天高频率的发生在生活中,打乱自己的计划,甚至给自己带来负面情绪,产生心理困扰。
二、是因为性格所致吗
在DISC理论中,S型人就属于“拒绝了别人,自己心里会不舒服”的一类人。
我也是属于S型人,侧重讲关系、以人为主、爱助人;自诩善良体贴的“贤妻良母”型。
我们这类“稳健型”的人个性谦逊温和,性格多偏内向,胆子比较小,不太擅长公众场合发言。
我从上小学到大学,一直对上课发言有所忌惮,胆子比较小,上课不敢主动举手发言、不敢当众交流表达,挑选座位时也是角落、不起眼的位置。
因为我喜欢安静、不引人注目的场合,但是我发现久而久之,自己会慢慢的越来越向内收,不敢表露自己的想法。
平常只专注于自己的事情与想法,而脱离与外界的联系,当有人闯入自己的“禁地”时,却惊慌失措、无以应对。
不善言辞的我们可能会直接拒绝,之后懊恼自己的笨拙。
注重关系的我们又可能统统揽下,之后又弄得自己焦头烂额。
组织行为学中,有一句话“性格决定一切”,这句话不能给它绝对的对与错,只是我们要承认性格这个影响因素。
三、共情能力影响心理情绪
共情能力是指当别人描述一件事,说出他的感受之后,你能体会到他的感受、情绪,能理解他的反应程度的能力。
感受越深刻、体会越相似,共情能力越高。
最简单的例子,吃完饭要刷碗,我因为想要赶紧完成稿子而拒绝了这项任务,就由家务第一名的母亲去刷碗了。
其实我的内心是愧疚的,因为我知道母亲经常做家务,而且在做完一桌美味佳肴之后也希望有人能体谅她,完成最后的结束工作。
共情能力高的人,总是能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理解别人的难处,体谅别人的苦楚。
所以,当我们拒绝别人之后,先会不由自主的站在对方的角度,换位思考,然后理解了对方的情况之后,又开始怀疑自己的“拒绝”。
“我是不是不该拒绝他?他也不容易,我要是他,也希望能得到帮助。”
我们的共情能力高,这是一件有利也有弊的事情。如果运用得当,会帮助我们换来良好的人际关系,否则便是陷入这种自责、负面的情绪之中。
那么,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助大家缓解这种心理压力呢?下面是我自己经过实践,发现有效的几点。
敢于拒绝 摆脱压力一、提前说明原则与边界
我们都知道一句俗语,“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在人与人的相处之中更要明确原则与边界。
就像上小学时,我们都会和同桌在课桌上划“三八线”,防止对方多占用自己本来就不够用的地盘。
但其实划清界线,才能够最大化利用自己的地盘,并且能让自己的东西有序摆放,一清二楚,也不会和对方的混淆。
二、建立正确的心态
心态影响了我们对人、对事采取的行动,不同的行动又会带来不一样的结果,带来不一样的心态。
拒绝别人的请求,并不代表我们完全否定这个人,断绝与他的来往,而是根据我们自身的情况,合理有据的提供自己的帮助。
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是为自己的生活负责,我们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对他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是我们的情分。
但不代表所有的请求都要满足,我们要知道自己才是自己生活的主力军。
三、试着“做自己”
学会拒绝,已经成功迈出了第一步,因为并不是所有的事情我们都想答应对方。
当你拒绝时,已经回归到了自己,注重自己的感受这是“做自己”的首要感知。
出现自责、愧疚的心理,自己也要承认这种感受,因为既然会产生这种心理,说明这是你为数不多的拒绝,“万事开头难”,都会产生不适的感受。
学着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感受自己因为一些拒绝带来的不适,其实它们是帮助自己成长的“绊脚石”。
总结:学会拒绝,已经成为当下每个人都需要学习的课题,更重要的是,如何学会克服拒绝别人之后的心理。知道自己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心理,了解一些方法帮助自己消除这种心里不快,更舒展从容的做自己!

长期心里压抑,导致自卑,自贱心理。在生活中如何调整?

这个必须有成功的事情来激励你。你可以从简单的事情入手。比如帮助一下别人,别人赞扬你几句,你一高兴,自信心会强一点。
第二,可以离开目前的环境,换个环境,一切从头开始。
第三,出去旅行,见识祖国大好河山,自信心会变好
第四,做公益事业,得到很多人的肯定。
第五,参与视频拍摄活动,多锻炼在镜头面前说话,说多了自信心就会回来。
永远你不要封闭自己,大胆的走出来,一切都会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