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国家级核心期刊订阅 出版社是什么意思?

[更新]
·
·
分类:行业
2666 阅读

林业国家级核心期刊订阅

出版社是什么意思?

出版社是什么意思?

出版社指进行图书、图画、杂志,报纸和电子物品等有版权物品的出版活动的组织。如:人民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中国林业出版社等。什么为出版是出版学研究中首先要接触的问题。对出版活动内涵的理解不同,对出版学知识体系构架的认识也就不同。因此,中外出版界都很重视对出版内涵的研究,并形成了不同的认识。

林业科学是一级期刊吗?

林业科学是国家一级学术期刋,由中国林学会主办,双刋号,国内外公开发行.

风景园林期刊?

《风景园林》创刊于1993年,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北京林业大学主办的林业核心期刊。
据2018年9月《风景园林》编辑部官网显示,《风景园林》编辑委员会编委有66人,高级顾问11人,顾问编委21人,特约编辑52人。
据2018年9月中国知网显示,《风景园林》共出版文献3242篇、总被下载785290次、总被引8938次、(2017版)复合影响因子为0.764、(2017版)综合影响因子为0.399。据2018年9月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风景园林》载文量为2319篇,被引量为3117次,下载量为101906次;据2015年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数据显示,《风景园林》影响因子为0.87。

中国林业科学期刊怎么样?

中国《林业科学》期刊是一个很优秀的期刊。在国家期刊方阵(725种科技期刊)居第42位,双奖期刊排名第2位。
《林业科学》是中国林学会主办的,林业基础性和高科技学术期刊,创刊于1955年。几十年来,已刊登代表我国林业科学研究水平的最新研究成果为己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配合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以及林业中心工作,开展了大量的研究论文,在国内外林业学术交流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林业科学》主要刊登森林培育、森林生态、林木遗传育种、森林保护、森林与生态环境、林业经济及林业宏观决策研究等方面的文章。同时还设有学术问题讨论、研究简报、科技动态、新书评介等栏目。

南京林业大学是怎样一个学校?

秀丽的紫金山麓、碧波荡漾的玄武湖畔,是一所中央与地方共建并以地方管理为主的多科性大学。
学校前身为中央大学(创建于1902年)森林系和金陵大学(创建于1888年)森林系,1952年合并组建南京林学院。1955年华中农学院林学系(武汉大学、南昌大学和湖北农学院森林系合并组成)并入,1972年更名为南京林产工业学院,1983年恢复南京林学院名称,1985年更名为南京林业大学。
学校现设有森林资源与环境、风景园林、木材工业、化学工程、机械电子工程、土木工程、经济管理、人文社会科学、信息科学技术、研究生、国际教育、应用技术、继续教育和体育教育部等14个院部、37个系和一个公有民办二级学院(南方学院)。
学校现有4个博士后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0个博士点及博士授权领域、49个硕士点和4个专业学位授权点,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整体授予权和副教授、教授任职资格的评审权。现有生态学、林木遗传育种、林产化学加工工程和木材科学与技术等4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1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和1个江苏省“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
学校现设有52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国招生。各类在校学生25000多人,其中博士与硕士研究生、外国留学生2800余人。学校先后为国家培养了8万多名建设人才。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100余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外聘院士6名,博士生导师117名;具有正高职称145人,副高职称338人。学校占地面积373万平方米,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5亿元,图书馆纸质文献总量为150万册。校园网络以千兆带宽为主干,覆盖全校。
学校现有省部级研究开发机构、重点开放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21个,江苏省高校“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培育点”1个,校级科研所和研究中心25个。学校每年在研课题500多项,其中包括“973”、“863”、“948”在内的国家攻关和部省重点项目700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65项。通过鉴定的科研成果及批准专利450项,有261项获国家、部省级以上奖励。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三等奖34项;国家发明一、二、三、四等奖各1项,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部、省级奖励219项。2004年,获国际木犀属(桂花)品种登录权威认证权。学校主办有《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人文社科版)》、《林业科技开发》和《室内设计与装修》等学术刊物,其中《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为中国核心期刊。
学校积极开展对外学术交流,与美国、德国、加拿大等20多个国家的高校或科研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和研究合作关系。学校具有招收外国留学生和招收港、澳、台学生的资质。为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并向海外推出学校品牌特色专业,学校与加拿大阿尔伯特大学、多伦多大学及UBC大学,与新加坡南洋艺术学院、马来西亚王子学院等签订合作交流协议,积极探索多形式、多层次的合作办学模式。
目前学校注重依托雄厚的地域经济优势和优越的人文、自然条件,积极探索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有效途径,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以生态环境建设和生物资源培育、保护与开发利用为特色,理、工、农、文、管、经、哲、法等学科协调发展,具有一定国际影响的高水平研究教学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