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正式群体消极作用的例子 企业如何看待非正式组织的作用?

[更新]
·
·
分类:行业
2389 阅读

非正式群体消极作用的例子

企业如何看待非正式组织的作用?

企业如何看待非正式组织的作用?

对企业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
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及其活动,既可对正式组织目标的实现起到积极促进作用,也可能产生消极作用。
积极表现:它可以为员工提供正式组织中很难得到的心理满足需求,创造一种更加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提高员工的相互合作精神,加强集体凝聚力;促进信息沟通,避免正式组织僵化所导致的信息沟通不畅的情况,同时也消除了不同层级之间的鸿沟,最终改变正式组织的工作情况;维护个人品德和自尊心的感觉。
消极表现:当于正式组织目标发生冲突,则可能对正式组织的工作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非正式组织要求成员行为一致性的压力,可能会束缚其他成员的个人发展。此外,非正式组织的压力还会影响到正式组织的变革进程,造成组织创新的惰性。

在什么阶段发现非正式组织的存在?

梅奥的霍桑实验发现了组织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是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自发形成的,它对成员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德弗勒经典理论?

德弗勒的互动过程模式是在香农-韦弗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该模式的主要内容是在闭路循环传播系统中,受传者既是信息的接收者,也是信息的传送者,噪声可以出现于传播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该模式明确补充了反馈的要素、环节和渠道,突出双向性,被认为是描绘大众传播过程的一个比较完整的模式。

副科6年,一起工作的同事都被提拔了,该怎么办?

我是31岁提的副科长,任市局办公室副主任,当时上副科长的年龄虽然已经不算小了,但是胜在科室比较权重。
这个岗位上工作了两年,33岁的时候,我的直接上司办公室主任调走了,心里暗暗盘算,办公室就我一个副主任,这次即使不能直接上正科,起码能给个主持工作吧,结果新来的局长找我谈话了,充分肯定了我的工作,但他说他想要一个男办公室主任,为了锻炼我,他让我下县局进班子挂副职,许诺我三年回来后重用。
没能直接在办公室主持,虽然有点小失落,但局长答应三年后重用,我理解的重用起码能上正科吧。
在县局的三年中,我就和打了鸡血一样,任劳任怨,拼命工作,三年都是优秀公务员,还立了一次三等功,终于要到三年头上了,结果许诺我的局长调走了,新任的市局局长直接把我招回,不是回市局,而是安排在了市局的直属分局,我们分局局长的级别比县局高,是副处,副局长是正科,下面科室都是副科级,是的,就是把我安排到了分局的科室,任科长,文件上还括号注明是副科级。
到分局工作后,确实有几天很沮丧,挂职回来的安排,严重不达预期,更为刺激的是,当时和我一起提副科的人,有几个已上正科了,相比较之下,心中更为憋屈,觉得实在有点不公平。这么委屈地过了几天以后,觉得这样下去不行,使劲想了想,既然无法改变现状,那就过好现在吧。
想开以后,就在分局好好干,我要证明我自己,在哪个岗位都能出成绩。于是又开启了热火朝天干工作的模式,结果五个月之后,上级突然通知,我们分局从副处降格到正科级别,分局科室正式成为股级,这次我接到自己的任命文件是股长,然后括号副科级待遇。
这次降格我已经欲哭无泪了,好在分局的其他人也都一样,左右看看,心里也就平衡了,继续好好工作吧,不然咋办。接下来,在分局的股级岗位上工作五年之后,迎来了分局副局长的竞岗,经过竞岗流程,我成功地争取到了这个副科实职的岗位,这个时候,和我一起提为副科的两位同事,已上了副处,进了市局的班子。
在分局副局长职位上干了两年后,我才如愿以偿上了正科。这个时候掰着指头算算,我在副科岗位上一共在了12年,这12年间有九年是优秀公务员,两次荣立三等功,从最初权重市局副主任实职岗位,到了县局副科级挂职岗位,然后是分局副科级科长职位,再然后就成了分局股长职位,副科级实职成了副科级待遇,然后再奋斗成副科级实职。
我在副科级岗位上12年的波折,能否对你有个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