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的知识越多就越焦虑 现如今碎片化知识越多,学习的越多,反而让年轻人更加焦虑,怎么面对和解决焦虑问题?

[更新]
·
·
分类:行业
4083 阅读

碎片化的知识越多就越焦虑

现如今碎片化知识越多,学习的越多,反而让年轻人更加焦虑,怎么面对和解决焦虑问题?

现如今碎片化知识越多,学习的越多,反而让年轻人更加焦虑,怎么面对和解决焦虑问题?

很多人都会焦虑,相当一部分原因是不会利用时间来学习。也不会记笔记,更不会搜集有效信息。我读来《如何有效整理信息》这本书后,对我个人学习和工作帮助很大。
我们在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一种感觉,明明这个东西我用笔记下来了,但是一着急就找不到了。为了能够让自己的笔记看得更清楚一些,买了不同颜色的本子,大大小小,花花绿绿的。
我家中有很多笔记本。有的本子是用来写读书笔记的,有的写好词好句,还有的本子是用来记理财的等等。但是当你用到一个知识点的时候,你就会发现,我这个东西究竟写在哪里了?完全没有印象,也找不到,需要把所有的本子从头到尾翻一遍,浪费了大量的时间。
《如何有效整理信息》作者奥野宣之,他认为首先我们要摆脱以前的分门别类记笔记的方法,仅一个笔记本,就可以就可以了,这就是作者的推荐的就是说一元化笔记法。
它有什么优点呢?第一个就是简洁,不管你想自己找什么内容都在这一个笔记本上。而且可以毫无压力的持续使用。第三个优点就是自由度高,能够随意调整。
如果你用漂亮的记手帐的笔记本,有可能会纠结我这个东西写的好不好,一定要写得特别好,不然的话我就是手上这本就浪费了。而普通笔记本完全不用担心。有时候灵感乍现,你只需要飞快的将所想的内容记下来,不需要一个多么完美,只要你求你忠于自己的想法就可以了。
作者提出的一元化笔记法也不是随便写的,他是有三个规则,第一个就是一元化,将你所有信息都记录一个笔记本里,方便查找。第二个规则就实序话。简单说就是从头开始按顺序时间,像我们小时候流水账式记日记一样的,我早上吃了什么,中午吃了什么,晚上吃的什么,然后这样你就会找起来比较方便。但是要用日期区别开,奥野宣之他是用六位标签儿记录发记录的比如180609就是2018年6月9日。
同时还要使用分隔线,在笔记本记录时,是先画上分隔线,想再写点什么的时候,后面再接着写。这个区分隔线你还可以设置成两种,一种是每天和每天之间的分隔,可以用一个横线来代表,如果这一天你有好几个时间段,比如早晨中午晚上记的笔记,我们每项笔记都需要间隔开的话,你可以用波浪线,这样便于以后的查找。
同时可以在笔记本标注时间年限,我觉得这个按顺序就变成了一个时间轴,从一点继续往下接力,很像现在流行的的区块链原理。
第三个规则就是所引化。如果本子很厚,会有很多东西,不利于查找此时,我们可以在笔记本中标注一下,比如关于产品创意的点子,全部用红色字母标示出来了,这样的就是你到笔记本上找红色字母的内容,有点像类似于重点内容摘要的一个方法。
作者强调了两个可以让自己笔记更清楚的方法,一个是写字一定要清楚清晰。你可以写的就是不那么工整漂亮,但是一定能让自己看清楚写的是什么。
那个可以采用简略字的方法写笔记。比如你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你就可以缩写成中国,或者是写一个z一个h。自己比较方便的缩写方式,一方面可以减少记笔记的地方,还有一个就是可以很快的记住更多的事情,提高效率。
可以用葱鲔火锅式笔记,这个方法就是可以原封不动的浮现出当时思考的场景。
葱鲔火锅式笔记方法:
1其他人的发言,通过观察得到的信息等来与外部的信息标上“o”后再逐条书写。
2于信息产生的感想,用自己的话用心标记后再写”X” 。
分条你听讲座的一些场景。例如,在营销课上老师讲到了:某家奶茶店大卖的原因是人开车的时候,嘴也不想闲着。
然后你就会惊讶,原来这个营销点我们还没有发现。
这就将讲师的点和你的思考结合在一起了。
作者还建议我们,在笔记本旁边多留白,便于记录突然迸发出来的灵感。
作者认为如果你遇到很重要的文章或者资料,你可能没想明白,那么你就可以把它剪下来贴上。
如果需要贴的纸张过于大,可以将纸一边,贴在笔记本上,同时将文章的标题露在外面,方便查找。
还介绍了一个观点,就是用日志留住未经加工的生活,例如可以自己记一下对饭菜时间,还有睡眠时间。这样日记录有三个优点,一个是消除选择带来的压力,一个是顺便启动思考,一个是促进深入写作。
作者还在《如何有效整理信息》这本书中介绍啦有效整理出创意的方法。
第一个步骤是收集积累常识,作为研究课题的知识。集中时间,大量的搜集例子。
第二步就是咀嚼。在所有的案例中挑选出最具代表性的。
第三步是发酵,脱离课题,在潜意识层面思考。
可能你认为你今天写的内容没有意义,但是突然某天你发现,可以通过这个点展开叙述其他文章。
第四步骤是顿悟创意的产生。有种灵感突然顿悟的感觉。比如美国总统竞选需要你在两个人中间选择一位支持者,你如果克林顿当选总统,那么你就会势必反对另外一个人。但是这种直白的观点谁都能写出来,没什么创意。怎么可以写的特别一点呢?这个时候你就可以根据案例想写不寻常的套路。
第五步是具体化,将创意化为成果。思考出来有特点的东西,然后再转化成一篇有意义的文章。
很多时候看似简单的道理只有在事件中才可以发现奥秘所在。所以可以拿笔来时间一下,笔记本记录发究竟有没有那么神奇。

当你发现自己知道太少时,你还会和自己心平气和吗?为什么?

其实转化一下,这是一个“如何接纳自己?喜欢自己”的问题。
这个问题很难,很容易用鸡汤或玄学,我们尽力参考吧。我认为可行的方法是,
向别人学习,和自己比较。
想接受自己通常已经对自己不满意了,但不管是否满足,都是自己,接受与否,都没有其他选择。在我们考虑是否接受之前,我们已经接受了。
很多不满来自比较。为什么自卑很敏感,为什么天性迟钝,为什么家里没有钱。有70亿人,有比我们好的人,有在欧洲的人,有在非洲的人,没有雨,也知道结果。有的人聪明,有的人有钱,有的人跑得快,没办法!
不要嫉妒别人的优点,不要嘲笑别人的缺点。像喝水一样了解自己。别人有别人的烦恼,自己有自己的幸福。
和自己比较。
以前能游泳200米,现在能游泳1000米,我很高兴。以前能做英语试卷,现在很高兴能读英语小说。以前的70公斤,现在的80公斤,这需要反思。比起自己,如果比自己好,就会喜欢自己,有自信,更会接受那些所谓的缺点。
只要努力,我们总能学到更多,跑得更远,更温柔,更温柔的性格。绝对不能跑马拉松,绝对不能成为亿万富翁,但总会比自己好一点。
不仅努力,还有方法。不要和别人比较,要向别人学习。关门停车难,听这话可能比读10年书好。要看别人怎么做,学习他们的方法,思考他们的方向,思想平和,视野开阔,学习别人,超越自己。嫉妒、高评价、低自尊不要成为学习的绊脚石,向别人学习怎么样?
道理很简单,但在很多情况下,起到了反效果。我们向自己学习,但与别人相比。无视别人的方法,重复自己的错误,还想继续和别人比较结果。所有的抱怨、悲伤、忧郁一起涌上心头。这时先停下来安静一下,想想这句话。“向别人学习,并与自己比较。”
接受自己,只需走一天,不必十全十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