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算术10以内加减法手指速算 小学一年级孩子的口算要达到什么程度?

[更新]
·
·
分类:行业
4335 阅读

幼儿算术10以内加减法手指速算

小学一年级孩子的口算要达到什么程度?

小学一年级孩子的口算要达到什么程度?

一年级主要学习加减法运算,加减法运算是整个小学数学运算的基础,掌握的熟练度直接决定之后运算能力的高低,那么一年级的口算要掌握到什么程度才算是比较合格呢?最起码对20以内的进退位加减法运算必须要做到看到算式就能脱口而出答案,并且还要保证准确率。
运算的熟练度决定了解答运算题目的准确率和速度,很多学生在运算方面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运算速度慢,准确率低,所以为了提升运算能力,必须要加强训练,提升熟练度。
见过很多上了五六年级的学生在做20以内进退位加减法运算时还需要掰手指头,就是因为在低年级口算能力不过关导致的。
为了提升口算能力,家长可以给孩子制定一个口算能力提升计划,题目以20以内进退位加减法为基础,每天让孩子练习两组口算题,每组40题到50题,难度不要太大,主要是训练速度和准确率。需要每天坚持练习,争取在准确率和速度方面有所突破。当孩子把20以内的进退位加减法完全掌握之后,能做到见到题目就能将答案脱口而出后,可以尝试给孩子练习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在训练中需要做好记录,从完成题目的耗时、准确率等方面记录,定期做一统计分析,准确率有没有提高,速度有没有提升。给孩子定一个目标,达到目标后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当然了对于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和错误,必须要及时改正,大部分的错误孩子都会认为是粗心所致,其实问题的关键还在于熟练度不够,可以跟孩子做这样一个约定,做错一个题目,再罚写几道类似额题目,一是帮助孩子认识到问题,解决问题,二是引起孩子的重视。
有条件的家长可以给孩子随机出题,让孩子听题并解答,这比在纸上解答的要求更高,当然了练习的效率也更高,效果也更好,这种训练方法对孩子的注意力、反应力、理解力等都会有所提升。有条件的家长可以尝试一下这种练习方式。

十个指头不一般齐是什么意思?

俗话说得好是起树叶有高低,人有高矮胖瘦,双手手掌伸开十个手指头,也会有长有短有粗有细,比如成年男子的手掌手指头大粗,成年女子的相对小细些,十个手指头拇指短粗,中指最长,其次是无名指和食指长,小拇指最短小,还是婴幼儿的小手随着年龄的增长也慢慢变大!

幼儿在算数过程中掰手指头算的利弊?

孩子习惯于掰手指头算数,其利弊是?

研究发现,用手指数数对于少年儿童的数学能力可能有重要意义。这个研究结果可能改变人们对“掰手指头数数”传统做法的不良印象。
在很多人的头脑中,认为“掰手指数数”说明一个人的计算能力很差,而必须用自己的手指头帮助来算数,因此不聪明、记忆力差等。
实际上,美国华府的加拉德特大学(Gallaudet University)教育神经学家伊莱利亚·博特莱迪(Ilaria Berteletti)等人在《尖端学科》(Frontiers)上描述:“证据表明,这种用手指头表示数的方法,对于学习和理解算数非常重要。”
研究者观察到,8~13岁少儿在遇到减法运算时,其大脑中的手指运动神经区域明显兴奋,因此具有“掰手指”的天生能力。而且,遇到的减法问题越大,在体感受神经元集中的大脑功能区就越活跃。
人天生对自己的手感兴趣。
因此,研究者认为:“我们的观察结果提示,用手指代表数字对于数学能力有重要意义,这是首次找到神经学证据说明,大脑的体感受器功能区在解决数学问题尤其是涉及数量运算方面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研究者还表示,在传统文化中的“掰手指”做法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应该鼓励这种方法用于教学实践。
研究者还指出,该研究未确定用手指数数是否能提高孩子的数学能力。但是教学者如果考虑“掰手指”的文化背景差异,可能更易于选择恰当的方法帮助孩子解决数学问题。
中国文化中,“六”的手型。
中国文化中,“九”的表示方法。
在不同的文化中,确实有不同的“掰手指数数方法”。据《今日俄罗斯》一篇报导说,西方人习惯用一只手弯曲另一只伸直的五指来数数,“一二三……”。
而中国人喜欢先握拳头,再从伸直食指开始计数“一”,接着依次伸直中指、无名指及小指,计数“一二三四”,而且有特殊的表示6、7、8、9的手型。
这些都和文化有关,也说明文化对人行为甚至生理习惯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我女儿上幼儿园时就是学的手指算,之前觉得挺好,没什么问题,可是到三年级了才发现,她不会口算,十以内的加减都得掰手指,三位数加减再掰手指错误率就高了,用时也长,每次考试口算的题都会出错。所以现在我又买了幼儿口算练习题,让她从头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