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记忆力最佳的三个阶段 考研数学复习最好分几个阶段?

[更新]
·
·
分类:行业
3716 阅读

提高记忆力最佳的三个阶段

考研数学复习最好分几个阶段?

考研数学复习最好分几个阶段?

在接受考研咨询这段时间,发现很多同学都不会整理数学笔记。我们综合了来咨询的所有同学遇到的数学问题,对比多本教材、资料和最新的考研大纲,给大家总结出了数一、数二、数三的考研数学错题笔记本!
之前给自己的学弟学妹们分享过这个错题笔记本都反馈说复习效果还不错,所以我扩充了以前自己考研数学复习的模板,给大家整理出了最新的数学错题笔记本模板。
▲如果数学不知道怎么复习规划的同学,可以私信我,我会尽自己所能给你们一些数学复习的帮助建议。
有问题的私信哦,评论看得少~
~~~~~~~~~~~~~~~~~~~~~~~~~~~~~~~~~
很多朋友问我我附上的数三图片是考的还是不考的,我只能说大家真的没有认真看,我写的有哦
以下为原文:
我是属于数学基础比较差的那类人,经过将近八个月的复习,最后的考研成绩是137。
我的方法应该比较适合和我一样数学基础不好的人~~~~
首先需要对自己的数学基础有一个大概了解,才能确定自己刚开始用什么层级的教材。就我而言,大学数学在70分左右徘徊,大家都知道大学数学都比较简单,只要平时没有太大错误,期末用用功还是可以过得。但是我用了功也还是在70分徘徊,这个分数在大学倒是够用了,拿到考研上来就是自不量力,坑死自己。
于是乎,考研数学复习我基本上算是从头开始的。
教材:同济浙大版高数、线代与概率。
注意注意:这套教材包含所有的数学知识点,但是考研数学也只是从这些内容里摘选重要的知识点,所以只需要学习要考的章节就好了。故而刚开始复习的时候一定要进行数学章节考试的勾画,以免浪费时间。我是考的数三,所以就把这套教材上数三不考的章节标出来,方便考数三的同学进行复习。
这本教材算是最基础的数学复习资料,利用这套教材的关键是要把基础例题看懂,数学不像政治、英语,知识点出题方向非常灵活,没有那么多的长篇大论,它就是用数字说话。而且理论的应用都是在基础例题的练习中慢慢掌握的,所以刚开始,一定要把这套教材上的知识点例题搞懂,清楚这些定义的含义,尤其是公式在例题中的推导,有时间的,自己一定要动手练习。
用这套教材的时候,要注意学会记录自己理解不清的例题,这步很关键,因为基础的例题其实就是公式定义的一个延伸,你不会做或者理解不了的例题步骤其实就是你对定义掌握不清的地方,也是某一知识点没有彻底理解的证据,如果把这些例题拿出来重点分析和复习,对打好基础来说是用很大作用的。
注意打基础切忌和别人比速度,不要看到别人都开始一轮复习了,自己还在过基础。每个人基础不同,学习的速度不同,自己的情况自己清楚,有没有学到位自己也清楚,基础阶段千万不能自欺欺人,否则最后的成绩就会欺骗你。最好三个月把这套教材过一遍。最多不超过三个半月,否则会影响后面的复习。
一轮复习就两本书,一本李永乐复习全书,一本张宇1000题。
我来告诉你怎么用!!!
李永乐复习全书综合性很强,如果没有一定的基础,学起来会有点费劲儿。过一遍可能书上的题你要错百分之七十,不要担心!这是很正常的,因为我当时就是这么过来的,整本复习全书都是我的错题本。于是我养成了一个习惯,第一遍过全书的时候直接在书上做错题记录,粗心或者计算错误的,一般不纳入我的错题范围。只有那些没有任何思路或者思路受阻(尤其是这种)或者思路错误的题目我会拿红笔圈注,每天固定学习两节内容,内容少的就多一节,再多就会影响效率。并且坚持每天做至少六道1000上的基础题(这个时候也只能做做基础题了),每周我有固定的复习进度,比如一周两章内容。抽出半天时间专门重做红色圈注的“错题”!!还有1000题上做错的题目。耗时两个半月,因为越往后,之前学过的东西就忘得阅读,所以一轮差不多和打基础的时间一样。
二轮复习还是这两本书!!这个时候我才开始在笔记本上做正儿八经的错题记录。
方法和一轮一样,不过速度会快很多。很多题看的遍数多了,自然而然就记住了,只要有了思路我就跳过,但是我发现二轮复习时候遇到的很多错题在第一轮也做错了/没有思路/思路错误(所以错题一定是我们进步的阶梯!!!)。这些错题才是最有记录价值的,买了一本A4纸一样大的笔记本,将笔记本页面左右一分为二,左边抄题目,右边写答案,下面空出三到四行,以防改错的时候又错了,还有再错错题的位置。
大概形式如下(大概画了一下,神似就行,各位将就看,哈哈):
二轮复习就可以开始张宇1000题的B组题,稍难一点,注意也需要做错题记录,把错题来源标好就行,方便自己看详细解析。笔记做法一样。
每周抽出半天时间重做错题,查漏补缺。
巩固阶段我用的张宇的真题大全解,喏,就是这本大绿皮:
里面宇大大已经把历年真题易考的知识点整理出来了,并且有按照年份排列的历年数学真题(要买的注意考数几买数几哟)。和之前复习的方法大同小异,只不过这阶段更应该扩充题量,张宇1000题我一直在坚持做,还有这本书上的真题,在巩固阶段刷了三遍,重新买真题还是有必要的。这本书虽然有历年真题,排版这些都不规范,和考试的试卷还是有差距的,所以我先是用张宇真题大全解给做真题做了一个过渡,最后才开始做套卷!注意一定要做掐时套卷,拆做题目和做套卷的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越到后期越要养成这个习惯!!!
最后的冲刺阶段,买了张宇的预测试卷,确实有点难,很沮丧,明明做真题都没有那么困难,做了他的试卷简直怀疑人生。额外做了共创和超越的模拟题,难度都不是很小,不过我也知道一般的模拟题会比正式考试难一些,考前多接触一些题型总没有多少坏处~~但是错题的记录习惯和每周定时复习一直没变。可能也是因为很仔细的利用错题查漏补缺,所以最后数学考了一百三十几,对我来说已经算是很惊喜的事情了。
总之数学复习一定要重视基础,尤其是在基础阶段不能随意比进度,否则吃亏的是自己。

计算机的发展阶段按什么划分?

计算机的发展阶段是按电子元件划分的, 具体阶段如下:
1.
第1代为电子管数字机( 1946到1958年)。 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的是真空电子管,主存储器采用汞延迟线、阴极射线示波管静电存储器、磁鼓、磁芯,外存储器采用的是磁带。 软件方面采用的是机器语言、汇编语言。 应用领域以军事和科学计算为主。 特点是体积大、功耗高、可靠性差。 速度慢(一般为每秒数千次至数万次)、价格昂贵,但为以后的计算机发展奠定了基础。
2.
第2代为晶体管数字机( 1958到1964年)。 硬件方面的操作系统、高级语言及其编译程序应用领域以科学计算和事务处理为主,开始进入工业控制领域。 特点是体积缩小、能耗降低、可靠性提高、运算速度提高(一般为每秒数10万次,可高达300万次)、性能比第1代计算机有很大的提高。
3.
第3代为集成电路数字机( 1964到1970年)。 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 MSI、SSI) , 主存储器仍采用磁芯。 软件方面出现了分时操作系统以及结构化、规模化程序设计方法。 特点是速度更快( 一般为每秒数百万次至数千万次),而且可靠性有了显著提高,价格进一步下降,产品走向了通用化、系列化和标准化等。 应用领域开始进入文字处理和图形图像处理领域。
4.
第4代为大规模集成电路机( 1970年至今)。 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LSI和VLSI)。 软件方面出现了数据库管理系统、网络管理系统和面向对象语言等。 1971年世界上第一台微处理器在美国硅谷诞生,开创了微型计算机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