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飞虱最好的土办法 吡蚜噻虫胺可以治跳甲吗?

[更新]
·
·
分类:林业园林
1464 阅读

治飞虱最好的土办法

吡蚜噻虫胺可以治跳甲吗?

吡蚜噻虫胺可以治跳甲吗?

可以
吡蚜呋噻虫胺可以防治蚜虫、飞虱、粉虱、茶小绿叶蝉、跳虫等害虫。
吡蚜呋噻虫胺可以快速地被水稻、小麦、棉花、果树、蔬菜、花卉等作物吸收,并且吸收后能够广泛分布于作物的体内,当害虫接触到药液后会通过影响其中枢神经系统的突触(神经元之间在功能上发生联系的部位,也是信息传递的关键部位)而将其杀死。

蚍虫啉鱼塘用法?

吡虫啉杀虫谱广,像蚜虫蓟马叶蝉,飞虱粉虱甲虫等,地上害虫吗,包括地下害虫等,都可以起到很好的防治。而且内吸性强,吡虫啉有很强的内吸性,使用后,能在几分钟内迅速被吸收,也是内吸性最快的杀虫剂。
而且吡虫啉传导性好,吡虫啉被植物吸收后,还能快速传输到各个部位,将隐藏在背面的害虫彻底杀死。吡虫啉有着很好的稳定性,在土壤中不容易分解,均匀分散在作物根系周围,可以被根系持续吸收。
因为吡虫啉有着很好的特性,所以不管是喷雾还是拌种土壤处理等多种方法,效果都很好。
土壤处理的话是在播种或者定植之前,用5%吡虫啉吡虫啉颗粒2~4公斤一亩,拌细土或者腐熟好的有机肥,结合施肥均匀撒施、沟施、或者穴施,跟土壤拌均匀,吡虫啉在土壤水溶液中慢慢释放。

稻飞虱怎样防治效果好?

稻飞虱是水稻产区重要的虫害之一,种类很多,在长江中游(如湖北)为害的主要有灰飞虱、白背飞虱、褐飞虱。白背飞虱、褐飞虱属迁飞性害虫,在本地(湖北)不能越冬,每年的虫源都是从南方迁来,随雨水降落。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没有大发生,只有零星发生,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只是间隙发生。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发生程度明显加重,己经成为常发性害虫。一、常见为害水稻的稻飞虱种类灰飞虱:是水稻黑条矮缩病、条纹叶枯病、玉米粗缩病病毒的传播媒介,可在当地越冬,寄主除水稻外,还可为害麦类、玉米、稗、千金子、双穗雀稗、稻李氏禾等禾本科植物。
白背飞虱:为南方早稻田、中稻田的优势种群,对烟碱类杀虫剂(噻虫嗪、呋虫胺、烯啶虫胺等)敏感,为迁飞性害虫。寄主以水稻为主,也可在稗草、稻李氏禾、看麦娘、麦类、甘蔗等禾本科植物上为害。
褐飞虱:是一季中稻和晚稻田的优势种群,为迁飞性害虫,对烟碱类杀虫剂高抗。主要寄主为水稻、野生稻。
二、稻飞虱的习性1、群集性:稻飞虱具有群集为害特性。发生时多从稻田中间点片发生,向田边蔓延,田间为害常可见集中为害中心,初期出现黄塘,严重时形成穿顶、倒伏。
2、趋荫蔽嫩绿性:稻飞虱喜湿润凉爽的栖息环境,因此在田间荫蔽、插植过密,氮肥过多,稻株贪青柔软,受害往往严重。水稻品种间的抗虫性有较显著的差异。带香气的品种较易招稻飞虱。
3、迁飞性:稻飞虱具有随气流远距离传播的迁飞特性。尤其是褐飞虱、灰飞虱更是随周年气温的变化南北迁飞。春季随气温回升由南往北迁飞沿途为害,秋季随着降温由北向南回迁,冬季在热带地区越冬。短翅型成虫和若虫不能迁飞,唯有长翅成虫在傍晚或清晨爬到水稻上部叶片,借风力顺气流到达高空而迁飞,以傍晚迁飞为多。是否迁飞受植株上虫口密度、植株营养条件、风力影响较大。当稻株上虫量多,稻株养分不足以满足稻飞虱生存时,会有部分稻飞虱外迁寻找新的寄主进行为害。
4、趋光性:稻飞虱在夜间有较强的趋光性,尤其在夏季傍晚时,活动非常活跃。
三、稻飞虱为害特点。稻飞虱具有隐蔽性、突发性和暴发性特点,在迁入量大的基础上如遇气候适合,就会大发生。“盛夏不热,晚秋不凉,寒露风来得迟,夏季多雨”是大发生的气候条件。1、稻飞虱主要以成虫、若虫在稻株基部吸取汁液。破坏水稻输导组织,阻碍养分输送,出现黄塘、穿顶、倒伏、分泌蜜露而形成烟霉,灰飞虱还会传播病毒病。
2、田间纹枯病发生重的田块较易诱发稻飞虱为害。可能是因为施氮肥偏多,田间生长嫩绿,湿度大,茎秆柔弱,病害的发生又降低了植株的抗性等原因引起。
3、产卵历期长,卵量大。雌虫每头产卵150-300粒不等,有的可达500粒,短翅型成虫寿命长,卵量大,繁殖力比长翅型强,产卵量多的上1000粒。夏季温暖多湿,食料丰富时,若短翅型成虫大量出现,就意味着稻飞虱即将会暴发成灾。
4、稻飞虱为累积暴发为害。如果前期不做好防控,任其发展,当田间基数足够大,产卵量则呈几何级增长,成虫、若虫高峰期叠加易暴发成灾。稻飞虱在水稻营养最佳的孕穗期至灌浆期生存最好,因此,抓好水稻孕穗至灌浆期的防控是稻飞虱防治的关键时期!
四、稻飞虱防控技术稻飞虱的防控坚持“预防为主、压前控后、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积极保护利用自然天敌,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农药残留。1、保护天敌,自然控害:农田蜘蛛、黑肩绿盲蝽等是飞虱天敌,蜘蛛捕食活动的飞虱,黑肩绿盲蝽吮食飞虱卵液,生产中可通过使用高效低毒农药来减少对天敌的伤害。杜绝使用菊酯类农药,防止飞虱猖獗和刺激产卵。
2、加强田间调查,实时预警监测:在孕穗期、灌浆期切实做好飞虱田间监测,及时预警。孕穗期百丛虫量800头以上,灌浆期百丛虫量1200头以上(区域不同,指标有差异)应及时用药防治。
3、合理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稻飞虱是剌吸式口器害虫,在植株基部以口针吸食汁液为害。在选用农药时,应选择内吸性强的药剂,以利药剂在植株体内吸收传导。防治农药主要有噻虫嗪、呋虫胺、吡蚜酮、烯啶虫胺、烯啶吡蚜酮、毒死蜱、敌敌畏、异丙威等。噻虫嗪、呋虫胺、吡蚜酮、烯啶虫胺、烯啶·吡蚜酮为长效内吸性药剂,毒死蜱、敌敌畏、异丙威是速效触杀性药剂。
前期防治要用长效内吸性药剂,后期虫量高且有大量长翅型成虫出现时要长效内吸性药剂与速效触杀性药剂相结合。
预防用药:田间以白背飞虱为主时,预防可用噻虫嗪、呋虫胺等烟碱类杀虫剂;以褐飞虱为主的中稻及晚稻田块,用吡蚜酮或烯啶·吡蚜酮复配剂。用药参考:25%噻虫嗪15-20克/亩,20%呋虫胺20克/亩,这两种药剂对白背飞虱有效。50%吡蚜酮15-20克/亩,80%烯啶·吡蚜酮10-15克/亩,这两种药剂对灰飞虱、白背飞虱、褐飞虱都有效。
暴发用药:当田间虫量大呈暴发趋势时,必须速效与长效药剂结合使用,在短时间内降低虫口基数。用毒死蜱、敌敌畏、异丙威等加吡蚜酮或烯啶吡蚜酮混合施用。用药参考:每亩用45%毒死蜱100毫升加50%吡蚜酮10克或80%烯啶吡蚜酮8-10克于早、晚时段喷雾,亩打2-3桶水,田间保水5-7天。
田间无水干旱条件下则采用毒土法,于晴天上午9时后,亩用45%毒死蜱150毫升 80%敌敌畏300毫升与30-40斤干细土混合进行全田撒施。
提示:防治水稻“迁飞性”害虫,要实行“治早治小,早防综控”的防控策略,釆取“压前控后”防治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