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颡鱼苗培育 锥子鱼是什么鱼?

[更新]
·
·
分类:林业园林
2068 阅读

黄颡鱼苗培育

锥子鱼是什么鱼?

锥子鱼是什么鱼?

锥子鱼学名刺鳅 俗称:纳锥,石锥,粗麻割,辣椒鱼,刀枪鱼。
体长,前段稍侧扁,肛门以后扁薄。头长而尖。眼位于头的前部,侧上位。眼间头背自后向前渐狭长。眼被皮膜覆盖。眼下斜前方有一尖端向后的小刺,埋于皮内。吻长远不及眼后头长。吻端向下伸出成吻突,其长度大于眼径。两对鼻孔前后分离,后鼻孔靠近眼,呈平眼状,前鼻孔位于吻突两侧,呈管眼状。口下位,口裂几成三角形。口角止于后鼻孔下方。上下颌有绒毛状齿带。胸鳍小而圆。无腹鳍。背鳍和臀鳍分别迕于尾鳍。尾鳍长圆形。背鳍刺34,臀鳍刺2.肛门靠近臀鳍。体鳞细小。侧线完全。背侧灰褐色,腹部灰黄色,胸鳍黄白色,其它各鳍灰黑色,鳍缘有一灰白边。
刺鳅属温水性鱼类,栖息于高原溪流、平原低洼湿地等水域底层,且有河卵石、岩石的区域。分布于南亚次大陆及东南亚广大淡水域,中国长江以南各水域。

黄骨鱼怎样育苗?

1.
苗种试水 苗种试水方式:为取原塘底层水进行试苗。试水2小时左右,成活率在98%以上,苗种活力较好即可放苗。
2.
苗种抗应激 放苗前需要对池塘进行解毒抗应激处理,放苗前12小时,全池使用抗应激药物。
3.
放苗操作 放苗当天增氧机持续开启,放苗时将氧包内的水位和池塘水温差调至1℃内,温差越大,鱼苗的存活率越低。放苗时间最好在清晨,全池水温较均衡。

人工养殖的黄辣丁好吗?

人工养殖的黄辣丁好
黄颡鱼养殖前景好,黄颡鱼个体较小,生长速度缓慢,过去被作为野生鱼类而为人们所忽视。黄颡鱼肉质细嫩,少细刺,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药用价值较高,成为人们特别喜爱的优质水产品
黄颡鱼是以肉食性为主的杂食性鱼类,觅食活动一般在夜间进行,食物包括小鱼、虾、各种陆生和水生昆虫、小型软体动物和水生无脊椎动物等。规格不同的黄颡鱼食性有所不同,体长2-4厘米的,主要摄食桡足类和枝角类等;体长5-8厘米的,主要摄食浮游动物以及水生昆虫等;超过8厘米以上个体,摄食软体动物和小型鱼类等。人工培育可喂绞碎的鱼、虾、软体动物及人工配合饲料。

如何培育黄颡鱼苗种?

人工孵化   黄颡鱼受精卵呈扁圆形、淡黄色,卵膜透明,卵径2毫米左右。首先,用黄泥浆水将受精卵脱粘,具体方法是:按20万-30万粒受精卵用黄泥浆4-5千克将黄泥浆放入盆内,用手不断搅动黄泥浆,同时将人工受精卵粒轻轻倒入黄泥浆中,待5-6分钟后,将脱粘后的卵粒置于孵化缸或孵化环道进行流水孵化,每立方米水体可放入40-60万粒卵,孵化池壁要保持光滑,水质清新,水流速度以保证受精卵能均匀翻动即可,水中溶氧要求达5毫克/升以上,并做到经常洗刷过滤纱窗,经4-5天时间的孵化就可脱膜形成体长4毫米左右的仔鱼。
将已催产的亲鱼放入已消毒的孵化池中,在孵化池中设置人工鱼巢,待其产完卵后将亲鱼移出孵化池。孵化池水深0.5-0.7米,采用流水与静水相结合的孵化方式。在水温25-28℃时,从产完卵到鱼苗破膜需要18-20小时。在孵化过程中可用增氧泵增氧。为防止水霉感染,每天可用10毫克/升浓度的福尔马林溶液消毒1次,以后早晨和傍晚各用70-100毫克/升浓度的溶液在鱼巢附近水面遍洒1次,直到鱼苗孵出。孵化24小时后,受精卵粘附在鱼巢上正常发育,未受精卵开始变白并失粘,可抖动鱼巢将死卵抖落,以防其败坏水质或导致正常卵发生水霉,影响出苗率。一般水温20-23℃时,经60-70小时开始出膜;23-28℃时,经50-60小时出膜,待鱼苗在池边平游活动后,及时捞出鱼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