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棍棒之下出孝子 棍棒底下出孝子,这句话对吗?

[更新]
·
·
分类:行业
4895 阅读

为什么棍棒之下出孝子

棍棒底下出孝子,这句话对吗?

棍棒底下出孝子,这句话对吗?

这句话也不能说不对,也不是说全对,这个还是要看情况,要根据每个孩子的性格和当时的情景来相对应,这个方法对以前人可能用的比较广,因为以前人没怎么读书,没什么文化觉得用这个方法教育孩子是最直接,所谓严父出孝子,也有一定道理,但现在人书读多,教育孩子的也不一样了,而是用道理来教育孩子的,但有些孩子比较顽固性调皮不一定听的进道理,也可以适当用古人方法来收敛一点孩子的叛逆心,也不是说真的拿大棍子打孩子,看情况做个样子有效果就行,还是看每个家庭和孩子情景去对应比较好,不是所有都照搬

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典故?

曾子父亲曾点让他去瓜地锄草。曾参不小心将一颗瓜苗锄掉,曾点大怒,认为儿子不用心,不认真,拿起棍子就打他,一直把儿子打昏。曾参醒后,马上到一边古琴而歌,以此表明自己孝顺,不会因为挨打就怨恨父亲。
后人根据这些史实,总结出了“棍棒底下出孝子”这一条毒害中国作子孙辈千年的歪理邪说。
儒家讲究孝顺,延伸到后世变成“以孝治天下”的政治模式。因为孔子说:“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对待父母的过错,要委婉的劝阻,如果他们不听,仍然要恭敬的伺候他们,即便心里忧虑也不能埋怨他们。而曾点和曾参他父子俩都是孔子的徒弟,曾点是孔子早期的弟子,曾参是孔子晚期的弟子。

棍棒底下出孝子?符合科学吗?

棍棒下出孝子,得看什么情况,真对什么性格的人;比如有上进心的孩子,你可以采取棍棒教育,你怎么骂他,怎么打他,他都没脾气;这样才出孝子;对于那些有逆反心理不听话的,就不能采取这样的办法了,首先大人的言行影响的才是子孙后代,如果大人们对老人不好,那孩子事必会学的。所以大人的言行表现给孩子看是最重要的。
再有棍棒教育是真对五岁儿童以下的教育方式;如果对八岁以上再采取这样的方式,那就可笑之极了。所以说五岁之前采取棍棒式教育,五岁之后采取温驯式教育是极好的方式。俗话说三岁看大,五岁看老。五岁之前儿童时期采取棍棒有效,五岁之后再采取就百害而无一利;因为人的道德观是在成长五岁之前形成的,一但过了这个年龄段,基本上儿童事非观以成熟了,棍棒教育就不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