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你对进入事业单位有什么理解 乡镇事业编发车补了,在这种情况下,回县城还值得吗?

[更新]
·
·
分类:行业
2215 阅读

谈谈你对进入事业单位有什么理解

乡镇事业编发车补了,在这种情况下,回县城还值得吗?

乡镇事业编发车补了,在这种情况下,回县城还值得吗?

先来算经济账,乡镇事业编发车补后,以最低标准的500来计算,加上此前已有的乡镇补贴,一般是400-600之间,以折中的500计算,两项补贴合计1000元。一年下来,乡镇事业编至少比县城多出12000元收入。按照县乡事业编每年到手普遍六七万的水平,12000元相当于此前年收入的五分之一,一年多拿以前年收入的五分之一。对于拿死工资的上班族而言,这是一笔不小的进账,单纯从收入考虑,事业编留在乡镇肯定比县城好。
乡镇唯一的缺陷是忙,总有干不完的活。很多人因此不愿意留在乡镇。可实际上事业编在没当上领导之前,作为基层人员在哪都逃脱不了干活的命,乡镇如此,县城亦不例外。同样是干活,只要这个乡镇离县城不太远,经济等各方面条件过得去,自己也能接受,为什么不考虑留乡镇?毕竟一年多一万多,相当于好几个月的工资,没有理由放着钱白拿不要。
当然,看问题我们也不能只看表面。表面上事业编留乡镇一个月可以多拿一千多,算起来一年有一万多,看起来好像比县城事业编多蛮多。可不要忘了,事业编还有年终绩效这一块收入,县城单位因为财政有保障,发放额度相对较高,也有保障。而乡镇事业编受财力影响,普遍不如县城事业编那么高,有时候甚至还会缓发、延发。两者一高一低,基本抹平了车补和乡补的差距,结合县城的平台和软硬件环境优势带来的“隐性福利”,实际上县城事业编整体还是比乡镇事业编强。
因此综合考虑,事业编有机会进城,估计多数人还是会选择去县城,毕竟县城单位的整体优势摆在那,而且有些东西也不是钱能买的。

某地级市事业单位以人才引进方式招聘。可以去吗?有编制有补贴?

地级市的人才引进招聘,能够解决编制,还有补贴,我的回答是——干嘛不去呢?
人才引进的背后是对各类专业人才的需求增加
最近几年,各省市以及企业,对人才的重视程度日益提升,多数都提出“人才强市”“人才强企”的口号,同时,花重金或者开出各种优厚条件对高层次、高学历、急需专业的人才加以引进,旨在达到强市、强企的目的。
这是各省市人才引进招聘的背景及原因。
不过,既然存疑,那么简单分析一下地级市事业单位人才引进方式招聘的优劣。
优势分析第一:相对于事业单位招考、公务员招考,人才引进的招聘方式相对简单。
现在进各级行政企事业单位都是“逢进必考”,就是说,要想进入行政企事业单位工作,取得进入体制的入场券,必须参加各类正规的招考,既要参加笔试,在笔试中成绩优秀后参加面试,在面试环节中冲出重围之后才能继续往下进行,体检、考察,各个环节一环扣一环,一个都不能少,一旦哪个环节被踢出局,也就意味着体制之路断了。
但是,各地市的人才引进招聘,虽然也考试,但是更加注重面试,大多忽略笔试环节。
以河南省某市的人才引进为例,就在公告中明确招聘流程,只要报名结束,通过资格审查后进行考核或者参加面试,就进入了体检和考察环节,不需要参加笔试。
单单笔试这一项,就省去了应聘者很多的时间和精力。
当然,别人那么多年的学不是白上的。
第二:招聘流程和公考一样公开透明,做到了公平公正。
不要想着人才引进式的招聘存在各种不能明说的猫腻,或者可以凭关系、走后门,可以很肯定的告诉大家——不可能。
因为人才引进式的招聘已经上升到一个城市或者一个企业的发展层面,官方格外重视,均投入了相对较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同时,在受到上层关注的同时,也受到社会群众、媒体的关注。在这么多双眼睛下想要走后门或者想走歪门邪道,是难上加难。
而且,整个考核、面试过程,多数都引入了第三方,本级参与的都是重量级的领导或者工作人员。这样的局势下,谁的后门敢走呢?
第三:人才引进式的招聘即便是事业单位,也是财政全供。
尽管事业单位有财政全供、差供、自收自支等形式的划分,但是,绝大多数经过人才引进招聘进入的人员,在报到录入后都是财政全供事业编制。
财政全供的事业编制,工资待遇上比公务员稍微低一点点,晋升渠道却比公务员要好很多。
也就是所,只要面试通过,成为引进人员,已经成功解决了编制问题,比那些想要进入体制却没有编制的人员已经好了不知多少倍。
第四:人才引进招聘人员的隐性福利比正式招考的要高。
在人才引进工作中,重点引进“全日制博士毕业生、“双一流”建设高校(含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全日制硕士毕业生,以及取得国家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的全日制硕士、博士学历学位的海外留学人员(不含定向生和委培生、在职研究生,全日制博士研究生不受毕业院校和专业限制)。”,也就是说,重点院校的硕士研究生学历及以上就可以参加。
当然,地区不同,引进的对象稍有差异。
在正常的事业单位招聘和公务员招考过程中,研究生学历的录用之后一般享受的工资标准等同于八级科员或乡镇副科级,其他的诸如安家费、买房补贴等隐性福利是不存在的。但是在人才引进过程中,这些补贴在公告中都会予以明确。
如图所示。
劣势分析事物都有两面性,人才引进的招聘同样也存在。
对于那些不看重编制、更不看重经济补贴的高层次人才,人才引进计划或者招聘对他们来说,劣势可能比优势更明显。
第一:心理落差大。
很多双一流学校的研究生或者博士,相比其他高校毕业生具有学历高、专业好的优势,因此会有更多的选择,未来也会更灿烂,个人的职业规划也会更理想。
但是进入事业单位内工作以后会发现,体制内的工作枯燥、无聊,除了真正的业务以外,还要承担其他不在分内、费时费心力的繁琐工作,而且个人的工作经验并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个人晋升某种意义上也不会因为个人的努力而有所变化。
尤其明显的就是工资收入。公务员的收入不算低,但是也绝不比其他人高到哪里去,养家糊口可以,可是想着发财致富的,那就是做梦了。
第二:那些补贴及安家费犹如鸡肋。
现在,中部地区大部分地级市的房价,均价在每平方8000元左右,其他的生活消费支出也只高不低。仍以该市为例,人才引进公告发布的时间是2019年4月左右,当时当地的房价在每平方7600元,而即便是博士毕业生,入职后给予的安家费有5万元,但是如果购房的话,会补助10万元的购房补贴。
这些经济方面的补偿或者保障措施,对于真正需要安定下来的家庭来说,实在是杯水车薪,不过好在是有,也算得上是“聊胜于无”吧。
衷心建议父母供我们上学不容易,而自己辛苦读书那么久更是不容易,因此,我始终觉得都不要“贱卖”我们的学识,因为一时的困顿而做出违心的、非个人意愿的决定,尤其是在个人职业选择上。
不可否认,体制内的工作有其优势,但也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的。如果个人在自我的职业规划上有明确的目标,那就为着目标而努力奋斗。
但如果真的是喜欢体制,喜欢体制内的那份工作给自己带来的荣誉或者其他便利,那就不妨试试人才引进式的招聘。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