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提高预习的效率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有效的预习?

[更新]
·
·
分类:行业
1482 阅读

怎样才能提高预习的效率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有效的预习?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有效的预习?

大多数同学的预习,都是提前学习,然后正式上课就是复习,整体上延长了学习的时间而已。
我们必须意识到,预习就是预习,不是提前学习
接下来和我一起学习
1) 为什么要预习?
2) 具体该如何预习?
为什么要预习
预习,是为了降低总体的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很多时候,
人的大脑和身体肌肉的运行道理是一样的。
比如,
我们在运动之前都会进行热身运动
如果不进行热身,让身体活动开,
就会很容易出现拉伤等运动伤害。
而预习也是一样的,
是提前让大脑细胞活跃起来
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如何预习
现在你知道了吧,你是要进行热身,而不是正式开战,所以,一定不要把自己搞得太疲劳了。预习,一定要短、快、高效!
a. 时间
哪些科目需要预习:
第二天要上课的科目;自己感觉学习吃力或者需要提高效率的科目。
预习时间:1~10min/科。
预习时间一定不要太长,不然就违背初衷。
一开始不知道怎么预习的时候慢一点,可能要10分钟;后来熟悉了,每一科3-5分钟就好了,一般高中生需要预习的科目每天不超过3科,也就是,每天预习的时间,顶多15-20分钟。
b 方法
有研究发现,人类的注意力集中时间大概20min,
也就是没20min就会走神一次,
一节课45min,我们就大概走神2次,
有的自控力差一点,可能3、4次。
而且这是没办法进行自我控制的。
而对我们的影响是:
上课老师讲到了关键的知识点、重难点,而我们正在走神,于是就这么错过了~!
然后课后花上半个小时去补回来。
那么具体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预习,最好的方法就是自己给自己提问题。
一般来讲,我们在预习的时候,要给自己提出这些问题:
本课大致是在讲什么问题?
本课的内容需要哪些基础?
和前面的知识是如何衔接的?
我估计哪些东西是重难点?
当然,这只是一个简要模板。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特性添加不同问题。
另外,不同的学科所提出的问题也是不一样的。 比如数学的预习问题偏向于这种:
这个公式是由哪个公式、公理推出来的?怎么变形?
语文的预习问题偏向于这种:
这篇文章的结构是怎么样的?作者写文章的目的是什么?
这些问题,最重要的是把他们提出来,然后大致找一找在课文、课本当中的对应位置和步骤,但是不要刻意去解决它!然后带着这些问题去听课,解决这些问题是明天正式上课的任务,今天我们只需要模模糊糊的了解一下就好了。
如何知道自己的预习是否是有效的?
一个最简单的检查标准就是,你是否产生了明确的问题和疑惑?你的问题够具体够清晰吗?
我上面给出的问题模板,是比较大而空的,对应到你每天的预习,应该是具体的
比如,问题“本课的内容需要哪些基础?和前面的知识是如何衔接的?”
就应该变成——“明天学习三角函数变化的半角公式,跟基础公式是什么关系?跟二倍角公式是什么关系?他们之间能相互推导吗?如何推导?”
这样预习的好处是,你听的时候会很清楚,很有条理,而且不会漏掉重点。
刚才讲过,当你的大脑很疲惫的时候,它会自动进入休息状态——走神。
然而,它什么时候回过神来呢?你原来是没法控制的。
当你预习过以后,你提出了“半角公式和基础公式是什么关系?”的问题后,相关的区域就被激活了一些。
只要老师说“下面我们来从基础公式把半角公式推导出来。” 哪怕你当时是在走神期间,只要听到这句话你就会突然自动回过神来,继续跟着听课,这样就不会漏掉重点了。犹如神功,再也不怕漏掉重点了~

初二课程该怎样预习?

课前预习是学习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课前预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做课前预习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要用联系的思维进行预习!书本知识的编排都是有一定的依据的,预习时,要思考前后知识的相关联系和相互关系,从而更加深刻的理解所预习的知识。
二是要带着问题进行课前预习!预习不能囫囵吞枣,更不能看到哪儿算哪儿,一定要做到有目的地预习,带着疑问来预习。
三是要找出预习中存在的问题!预习不能只是简单的过一遍,而是要标注出预习是所遇到的实际问题,特别要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这样即使问题没有解决,但经过深入思考的问题在老师上课时必然会得到解决,并且会深刻理解!

首先每天把第二天要学的课本先读一遍,搞清楚基本的逻辑和内容。
其次把预习的内容提纲写下来。
最后把有疑问的地方,或者有联系的知识点都写下来,老师讲完课之后方便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