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分析描述统计怎么做 spss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怎么看?

[更新]
·
·
分类:行业
1906 阅读

数据分析描述统计怎么做

spss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怎么看?

spss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怎么看?

spss 的相关表格每个单元格有三行数据,一个是pearson相关系数值,它代表了相关系数的大小,一个是样本容量,代表你这组数据有多少被试,最后一个是显著性检验结果,即sig(双侧),它可以用来说明你所得到的相关分析结果有没有统计学意义。
通常siglt0.05即认为显著,有统计学意义(有统计学意义或者说显著的意思是说这种相关性可以分辨出来,不表示相关的大小,就好像用显微镜可以看到细胞并不能说明细胞很大),如果不显著,即便相关系数很大,也不能说明该相关有意义,相关性有可能是抽样误差所致,但这个时候你可以考虑增大样本容量后再分析看看。相关系数值后面的星号也反映了显著性,一个*表明0.05水平显著,**代表0.01水平显著。

为什么要做数据分析?

其实,现在不会再有人再问这样的问题了,因为大数据时代下,每个人都知道数据分析的重要性!数据分析在企业经营或个人生活中都很有用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使用它。
数据分析不仅是某一条公式或者一串代码,它真正的魅力在于系统地、客观地、有逻辑地思考,用这种思考方式去代替零散、臆断、盲目,这才是它最大的价值。
当我们在工作中接到一项任务时,首先主观意识第一反应“我想不想做这个事?如果我做了会产生什么影响?”决定做了之后,又要开始思考“我能不能干这个事?做这个事需要什么条件?到底应该如何做这件事?” 这些心理建设和意愿、能动性、创造力有关。
再来看数据分析,它是一种后置的、理性的方法,很难预知;如果不做数据分析,只能靠臆想猜测结果,如果做了数据分析,才能知道:
现状是怎样的?
到底现状好不好?
出现这个状况的原因是…?
预测一下结果会如何?
下一步应该怎么做?
这5个问题是环环相扣的,有了清晰的描述才能寻找指标,有了指标才有好坏判断,有好坏判断才能思考为什么好或不好,有了原因才知道如何构建预测模型,如何全面评估。
从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来说,设想下,你刚就任一个销售公司大区总监,掌管着华北500家客户,忽然收到财务发来的一封邮件说这个月业绩KPI没有达标。那么第一件事,就是要看数据,业绩状况到底是什么情况?
差多少达标?
什么时候开始不达标的?
差距越来越大还是越来越小?
所有区域还是单个区域的问题?
没有问题的是不是正在变得有问题?
所有一切都要用数据说话。接下来,还需要做以下三项分析工作:
原因分析:通过数据分析找一下不达标的原因;
预测分析:预测一下销售走势,预计业绩有多大缺口;
评估分析:评估一下过往的措施哪个好用,然后安排下一步举措。
不过在实际工作中,80%的时间都被耗在清理数据、更新报表、做描述性统计上,剩下时间可能还在写评估报告,最后就变成,只有数据,没有分析。
如果使用分析云来做数据分析,数据抽取与业务模型是独立的,数据抽取由系统自动完成,且可跨平台集成数据,大大减少了清理数据的工作;而业务模型是固定不变的,数据更新,报表内容也会随之更新,如需调整模型,也可由业务人员自行完成操作。
通过数据穿透、钻取,找到原因;通过历史数据,预测今后走势;通过对比,全面评估。
有数据,有分析,才是完整的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