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位管理思维 老板一边要求建立制度,却一边又无视制度,甚至是制度的破坏者。如何理解这个现象?

[更新]
·
·
分类:行业
4925 阅读

职位管理思维

老板一边要求建立制度,却一边又无视制度,甚至是制度的破坏者。如何理解这个现象?

老板一边要求建立制度,却一边又无视制度,甚至是制度的破坏者。如何理解这个现象?

这个我想两个方向
第一:老板没有多大谋略的,
定制度是为搞别人的,
这种情况会伴随老板至少上十年,
就看你能不能耗得起青春!
第二:老板由于创业初的坏毛病,
而不能一下子改变的,
定制度是因为他看到这样才有发展!
那就需要精力和方法去影响!
一方面要规则制度,
说明他有追求,
一方面破坏,
曾经的习惯秉性!
所以要看老板是不是破坏规则制度的频率在变化!
慢慢少了,
不碰底线,
说明有追求,
愿意改变!
那身边大伙就陪伴改变!
毕竟一个人的改变和接受新事物,
得需要过程!
同样也得看看从事的这个事业前途,
更重要看老板三观、价值观、远景规划……
如此,
我相信一定会有好方式面对老板制订制度规则又破坏的状态了!

如果重新选择一次职业,你是选管理岗位,还是选技术岗位?

如果重新选择一次职业,你是选管理岗位还是技术岗位?其实对于职业的选择,除了所学的专业以外,还有个人兴趣爱好的问题。有的人天生就是搞技术的料,你硬要把他放到管理岗位,那等于是对人才的浪费,不但发挥不了更好的作用,有可能还是留不住人才。
我不懂技术,我从大学毕业学习的就是政治理论方面的知识,所以大学毕业以后除了短暂的中学政治老师的经历以外,大半生都是从事的与党务管理相关的工作,所以对于我们这个专业来说,他既是冷门的又是需要的。你要说它是技术性的,的确政工专业有高级技术职称,你要从事政工专业的工作,如果要担任管理工作,就需要去积极申报政工专业的技术职称,如果要从事政工专业的高级管理工作,现在的起点最低要求是也是需要政工师专业技术职称。
管理岗位和技术岗位其实是不矛盾的,很多人开始进入单位时,如果属于技术专业毕业的,特别是理工科类的技术专业毕业的学生,他们的第一份工作一般都是从事与技术有关的工作,有的到了企业最开始可能就是车间的工人,然后技术员、工程师等,一步一步的地不断提升,但是工厂的很多管理骨干,其实都都是技术出身的,没有技术的人管理专业性比较强的工厂,可能是要出问题的。所以很多人开始选择的是技术岗位的工作,但是到了一定的阶段,可能从事与技术有关的管理工作,到后来的主要工作就是全职的管理工作。
我们单位是精细化工行业,精细化工行业应该说技术性是比较强的,特别是精细化工,从原料到整个生产过程,都是一个化学反应的过程,这涉及到的化学知识包括了化学分析,化工工艺、化工工程,化工设备,化工生产的组织等,每一个过程都是专业性非常强的,所以一般的大学本科生、研究生,如果仅仅在学校学习了四年的化工知识是远远不能满足化工企业需求的,但如果能在化工生产车间学习一到二年,从投料到成品出来的每一个环节都能了解,都能摸索出每一个环节最优化的相关数据、设备性能的数据、原材料消耗的数据,化工收率的数据等,这个时候再去做化工的技术研发工作,我想取得成就的几率就会更高,收获可能也会更大,因为这些从自己的实践中得到的数据,自己亲自去体验,去采集的数据与从实验室得到的数据是完全不一样的,对它的认识也是完全不同的。
管理岗位其实就是一个管理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高度融合的工作,既不能离不开专业技术知识的,也离不开管理实践。一个化工行业优秀的管理者,其实都是学习化工技术出生的,管理人员只有了解本行业的技术特点,主要的技术数据,才有可能管理好一个专业性比较强的公司。我们公司90年代初毕业的化工专业的学生,只要当初毕业就到分厂车间实习锻炼的,现在大都是公司的管理骨干,有的当了董事长,有的当了总经理,有的当了总工程师,这就是管理岗位和技术岗位有效融合的具体案例,其实大多数的管理者都是技术出身的,都是从技术开始逐步过渡到管理岗位的。
综上所述,如果重新选择一次职业,是选择管理岗位还是技术岗位,这不是二选一的关系,如果二者只能选择一项,这就要看你所学的专业和本人的兴趣和爱好。如果立志终身从事管理工作的人,最好去报考公务员等职业;如果立志于终身从事技术工作的人,就去报考哪些技术性、专业性比较的单位,比如科研院所等。但能不能终身从事管理工作或是技术工作,有时不是完全全靠自己来选择,还有一个工作需要的问题,自己发展潜力的挖掘和提升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