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的技巧有哪三点 和婆婆一起住,婆婆话很少,怎么和她交流?

[更新]
·
·
分类:生活百科
3112 阅读

沟通的技巧有哪三点

和婆婆一起住,婆婆话很少,怎么和她交流?

和婆婆一起住,婆婆话很少,怎么和她交流?

话少的人一般比较喜欢安静,过多的话语交流反而会引起烦恼和尴尬。顺其自然吧,和老公交流下她的喜恶,节日生日适当的送个小礼物,在外人面前多说她的好,时间久了自然会对你敞开心扉的。还有一种情况,有些人不爱说话,但喜欢默默的做事,如果她经常能帮你做些事情,说明她是关心你们的,这就是好婆婆。如果她不爱说话,也不爱关心帮助你们,也没必要心塞,只要她不过分干涉你们也算是好婆婆。

怎么能更好地和学校老师沟通?

这问题,看起来,似乎感觉到与学校老师很难沟通!
如果有沟通之前已经有了十万八千的距离感了,那么,接下来的沟通会有两个走向,一是沟通得很好,二是沟通得很差。为什么会好?因为准备充足,沟通得有效率;为什么会差?因为有排斥感,存在偏见。
因此,首先,要矫正的就是我们在沟通之前的排斥感。例如老师是有文化的,我们是没有文化的,到时候说什么呢?会不会给老师笑话呢?听说这老师脾气不好,是不是与我们家长也会脾气不好呢?听说这老师家庭背景很好,会看不起一般的人,我会不会被他瞧不起呢?……总是一个劲地认为,老师不好沟通,那么,我们家长就会带着防守的姿态与老师沟通,那么没有坦诚的相待,会有好的结果吗?肯定不会有!
其次,是准备,不是物质上的准备,是精神上的准备,我们此次与老师沟通的目的是什么?我们要达到什么目标,希望能够从老师那里得到什么意见。
例如,今天我的孩子与班上的其他孩子有冲突了,此行沟通的目的就是希望老师能够从中调解孩子之间的关系,优化孩子在学校学习的人际关系环境。而不是指导老师如何教育别人的孩子,如何维护自己的孩子利益。前者是为大局着想,后者是从个体利益出发,自然是前者的沟通会更有效果。
例如,近段时间孩子在家里的表现有了很大的改变,但是孩子在学校里的表现反馈中并没有看到改变,因此,就得跟老师汇报孩子在家里的表现情况,然后了解孩子在学校里的情况,也请老师帮忙分析一下孩子在校的表现原因,并且希望老师指出我们家长回之之后可以做哪些方面的努力。但是,有些家长选择的却不是这样,而是声讨老师,为什么对自己的孩子有偏见,孩子的表现好了,为什么还停留在过去的评价层面。后者肯定会激化矛盾。
最后是执行,上一次沟通之后的执行力是下一次沟通的有效根基,如果还是老问题,都因为没有执行好,再去找老师沟通,那只会影响家校之间的关系。
例如,第一次家长说了孩子使用手机的问题,老师了解了情况是父亲会主动把手机给孩子,最终影响孩子完成作业的状态与质量。老师提出,让家长要管理好自己的手机,而家长没有做到,第二次沟通时,还是向老师提出来“老师,能不能找我家孩子谈谈,让他不要玩手机了。”这样的家长不是在折磨孩子吗?给孩子诱惑,然后请老师跟孩子说不要玩手机。就如给孩子钱,却不能让他用钱,这不就是心灵上的折磨吗?这样的沟通,再有第三次,第四次,只会增加家校之间的矛盾,老师被家长烦着,家长觉得老师没有能力教育好自己的孩子,讲讲都不起作用。
总之,沟通一定是平等的,是本职范畴的尽责而不越位,更不对对方指手划脚。多从“我”的角度出发,而不是指挥着“你”必须如何,当然是完全可以提些意见供对方参考的,如果一旦认可,那一定得执行好,这才是有效的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