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的交流 教育教学中,如何改变学生的思想意识?

[更新]
·
·
分类:行业
3233 阅读

如何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的交流

教育教学中,如何改变学生的思想意识?

教育教学中,如何改变学生的思想意识?

老师,在教育教学中,你有没有想过,最重要的是什么?是课堂?是自我成长?还是教室里的学生?思想意识是什么?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是最高价值。”这里的人特指儿童,我们的工作对象是孩子。所以,这句话可以表述成“孩子是教育的最高价值。”那就意味着教育教学要尊重孩子的天性、尊严、个性、精神世界、发展潜力,尊重孩子未来的无限可能性……而这一切都指向孩子的幸福!
所以教育教学,说到底是要给孩子幸福。但我们很多老师往往是对学生说:你们现在辛苦,是为了将来的幸福。家长也爱这样对孩子讲,好像孩子的这段经历是为未来做准备的。
可我们的教育教学功能真的只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吗?陶行知说,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即两个心,一个老师的,一个学生的,二者相沟通。
这就要求老师要有社交能力、协商能力,以及人情练达的艺术,因为每个人都是独特的,而教师就是和不同个性的人打交道。因此,老师的工作要个性化,不能一刀切。
同时,老师要用爱心对学生真心真意的帮扶和关切,要面对学生充满感情,投入感情,而不是想如何去改变学生的思想意识,在精神上融入学生之中,这样学生会自然而然提升思想境界。

小组合作学习具体怎么做,需要注意什么?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合作学习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与传统的学习方式相比有如下几方面的优势:
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合作学习实现了学生作为主体的共同参与,合作学习中,学生既是具有主体地位的能动者,又是具有主体地位的受动者。
2、促进了全体学生的发展。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共同学习中互相促进,得到发展,享受成功的喜悦。
3、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能。学习过程中,同伴之间能根据需要互相启发,互相补充,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4、促进了生生交往的有效性。学习小组成员在合作中必然建立起一种依赖的关系,促使他们去倾听,去互助,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他人的尊重。
5、有助于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学生成了学习的伙伴,教师的任务就是有效地组织和引导。
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有以下几点:
1、合理分组。合作学习宜采用异质分组的原则,考虑男生、女生的比例,学习成绩的差异,性格因素的差异等,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而且一般要保持稳定性,让学生建立良好的互助关系。
2、教师要发挥好组织、引导的作用。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应该统观全局,根据学情还要深入到学习小组中。当发现学习流于形式时,教师要给予引导,提出要求;当发现学习成员出现障碍时,要及时给予点拨;当合作学习出现思维的火花时,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合作学习的任务要清晰合理。合作学习是小组成员的互助性学习,学习之前,教师要把握学习目标,考虑合作的探究性、开放性、挑战性。还要充分预估学习的效果,才能实现合作的真正价值。
4、要重视汇报交流。合作学习结束后,要让各小组在班级里汇报交流,分享成果,才能深入探讨。交流的方式更要多元化,要求大家认真倾听,积极发言,互相补充,拓展升华。教师也要对合作的成果给予恰当的评价。
5、小组合作学习形式还要和其它方式有机结合。合作学习只是诸多学习方式中的一种,要根据实际情况,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老师的讲解法等多种形式相结合,帮助学生学习知识。
结束语:独立思考是交流的前提,合作学习是交流的延伸。合作学习的过程不仅仅是认知的过程,更是一个交往过程与审美过程。学生可以学会整合信息与资源,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