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困难怎么调整自己的心态 我家孩子上初一,面对难题有畏难情绪,一遇困难就退缩,怎么办?

[更新]
·
·
分类:生活百科
3473 阅读

遇到困难怎么调整自己的心态

我家孩子上初一,面对难题有畏难情绪,一遇困难就退缩,怎么办?

我家孩子上初一,面对难题有畏难情绪,一遇困难就退缩,怎么办?

现在大多数的孩子是在父母所建造的“温室”中长大的,所接受的挫折教育很少。特别是在生活上,从小到大几乎没有面临什么困难,基本上没有应对困难的心理准备、经验和技能。
但是,在学习上就不同了。学习困难终归须由孩子自己去面对和解决,父母不可能代劳。
因此,现在的孩子从内心上产生畏难情绪既常见也正常,不仅学习上如此,生活上也如此。如果不及时解决,就会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绊脚石。
下面,“三味给题主分析一下“孩子畏难”的问题——
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被孩子当成“困难”的情况,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家长应按不同类型,采取相对策。
一、“力所不及”型困难成因及危害:
这类困难是孩子的一个客观存在。受孩子生理、心理、智力及经验等因素限制,现实生活和学习中必然存在很多问题是孩子力所不及的。
比如:对一个才上初一的10来岁的孩子而言,父母让他扛一包水泥上楼,他会感到困难;父母叫他去完成一套数学中考试题,他会感到困难……
特别是在对待孩子学习的问题上,由于家长的急躁心理和过高期望,不顾孩子心理发展和教育规律,揠苗助长,人为性给孩子设置困难。
这种做法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具有严重危害性:摧毁孩子的自信心;影响孩子迎困克难良好品质的培养;容易造成孩子的厌学心理等。
应对策略:
如果孩子所面对的是这类“力所不及”型困难,家长不应对孩子予以埋怨,应从孩子的实际出发,适当降低对孩子的要求。
如果将一个苹果挂得太高,孩子怎么跳也够不着时,即使孩子有多么饥饿,这个苹果也会对他失去诱惑力。
二、“过程繁琐型困难成因及影响:
这类困难实质上是由多个“容易问题叠加而成。孩子之所以会感到困难,是因为对解决它的步骤和过程缺乏清醒的认识。
比如:父母和孩子从超市购物回家,大袋小包的,一大堆物品,父母拿不完,让孩子帮忙,孩子见一大堆的物品,抱怨说:“这么多,我拿不了!”于是,干脆什么也不拿。这种情况在现实中很常见。
同样,在学习上也有这样的情况。比如:初中数学考试中,最后一道题一般会被学生当难题看,而其难并非没学过,主要是因为“综合性较强,问题设置多,解题过程相对繁琐。正因为这个特性,被很多学生当成难题,而不愿去触碰。
再如,语文阅读题,很多学生感觉好难,往往失分较多。“三味曾长期分析这个问题,发现一个较普遍现象:学生对文章过长、问题过多,缺乏耐心。
孩子的这种心态,会严重影响自身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和方法性。
应对策略:
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如果孩子面对的是这类“过程繁琐”型困难,建议家长:鼓励孩子树立信心,引导孩子将困难分解成多个步骤和过程,一步一步去完成。并在感受成功快乐的过程中,培养孩子面对困难的方法和乐趣。
10个袋子一次性提不完,可以分几次去提,但不可因一次提不完而不提。
数学难题综合性很强,前一问的结果往往是后一问的条件。不能因为后一问题解决不了,而放弃了前一问题。拿出耐心,一步一步推演,难题也不难。
三、“依赖型”困难:所谓“依赖型困难,指的是孩子因为过于依赖父母或老师,在离开父母和老师的情况下,将容易的、会干的事,也当成了困难。严格讲,其本质不是“困难,而是缺乏独立性的依赖心理。
有不少家长有过这样的经历:孩子写作业时,父母陪在旁边,他的劲头很足,也没说不会做,但一旦父母不在旁边,就写不下去了,还叫个不停:快来啊,这题我不会做啊!
父母曾孩子收拾自己的房间,他总借口说不知道怎么收拾,但如果适当帮他一下,其实他干得很好。
初一学生在学习上常有这样的心理:老师课堂上布置一个学习任务,稍有点难度,就不想主动去想办法解决,要么乱写一通,要么不思考也不写。他就等着老师讲答案。
这种行为,很容易养成孩子的惰性心理和习惯。
应对策略:
如果孩子所谓的困难,属这类情况,家长应注重孩子的独立能力和习惯的养成教育。平时不要低估孩子能力,不要过于溺爱而事事为孩子代劳,凡事做到责任分明,各尽其责。
四、“习惯型困难有时,父母偶尔要求孩子去洗刷一次碗筷,由于孩子从来就没这个习惯,他就会将洗碗当困难看。
在学习上,孩子照样会习惯将某类问题当难题看。拿“三味所教的初一政治科来看,有部分学生,在测验和考试时,对最后一道实践探究题,往往放弃不写。即使有时很简单容易,也照样如此!因为在他们心理已形成一个习惯性认识:这类题我从来就做不好!
其实,各个学科都存在类似问题的学生。
应对策略:
关键要鼓励孩子迈出打破习惯思维定势的第一步!并协助让孩子长期坚持,习惯成自然就好。
比如:“三味”针对那些习惯性不答最后那道“实践探究题的学生:
首先,改变学生习惯性思维定势,告诉他们,解决这类问题,其实并没想象中的难。专心去做时,其实也很容易。
其次,我要求:以后,这道题不可以空着不写,即使真不会,也要根据题意,“乱”写一通。
再次,我让学生多多总结一下应对这类难题的经验和感受,引导学生总结答题方法和技巧。
总结语:总之,对于初一孩子来说,存在学习困难是很正常的事。但家长应及时对孩子困难的分析,找出造成困难的真正原因,并寻求老师协助,从心理上和知识贮备上,鼓励和帮助孩子树立面对困难的自信心,提高孩子解决困难的能力。

有时候心态不好时,你会怎么调整呢?

这个问题我会这么想,人这一辈子,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也不可能都事事如心愿。有些路注定要自己走,有些困难注定要自己克服。世间的人情薄凉,总在不经意间,牵动着我们复杂的情绪,面对世事的变化,能淡然一笑,是一种智慧。人谁不曾经历过坎坷与磨难,痛苦和快乐!
有时,我们确实无法接受现实,也无法控制情绪,心里也许会抱怨, 面对善变杂乱的心绪,茫然失措,心情自然不快!
我们都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总是不会开心,懂得太多的人和想的太多的人。
人生最好的境界,是心简单、平和、安静。 我们只有学会适时调节自己,学会控制自己,学会换位思维,才能在安静的心境里,看到最美的风景! 天下所有的风景,都是因为懂得欣赏才变得美丽,而懂得欣赏的目光,最终都是来自于愉快的心情!
人生在世,只要心情好,才能快乐,只要把一切看淡,才能安静。人生过的就是好心情,如果没有好心情,那只有痛苦与烦恼,也没有好日子过,更没有幸福可言,所以,我们必须要心静如水。
人心越静,越能接受外界良好的信息和能量… 心静者不浮躁,沉稳者不轻浮。我们常常,不是没有能力看透,而是因为心太乱。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静能生智,所以,智者遇事能明辨不疑,除了人品、除了健康、除了知识、更重要是心情,心静,则心净。当我们的心变得简单,日子就会变得美好!
想要把这个世界看清,先要沉淀自己的心情,有了好的心情,才能有好的生活环境。以静养心,笑看花开,细细享受当下每一天,我们会感受到一种恬静的温暖!
当我们面对现实的生活,面对来自各种压力,心情可能会烦躁焦虑,待到节假日时,可以同家人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记录一下沿途的风景,享受一路的欢声笑语,看看外面的美景,走走乡间的林荫小道,听听鸟叫婵鸣,望望蓝天白云,看看青山绿水,在美景如画的大自然中,才能心静若水,才能享受到宁静带来的美好,疲惫的身心会轻松,烦躁的心情会舒畅!
一忧一喜皆心火,一荣一枯皆眼尘,静心看透炎凉事,千古不做梦里人。 聪明的人,是战胜别人的人,一味向前看,总在寻找好心情; 智慧的人,是战胜自己的人,事事向后看,总在享受好心情。我们要在浮华的岁月里安之若素,在寂静的流年里人淡如菊,在苍茫的浮尘中素心如兰,惟有经营好自己的心情,才能安然!
有时候,我们活得累或心烦不安,是因为能触碰到我们心情的东西太多…… 比如,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不赞成的人和事,都会影响我们的心情。而这些又都是我们无法能左右的。只是,不要在别人成功时,百般奉承与讨好,更不要在别人落魄时,十分冷淡或鄙视,人不过就是聚和散,只要真诚相待,只要心存善良,自然会安稳。
不管是晴天还是阴天,一定要记住,给自己一个美好的笑容,让自己有个好心情! 人生最宝贵的就是,拥有一颗平常心,摆脱杂念,平静如水,不为世间五色所惑,不为人生百味所迷。
当我们在浮华的生活中,不再取悦别人,不再在意别人的目光,而是甘愿独守一份心静,才能真正成为,更好的自己。真正聪慧的人,会懂得放松心情,自我调节情绪,不管遇到什么,都会那样宠辱不惊。
当我们走遍天涯海角,才能体会到,还是自家最暖; 当我们尝尽人间百味,才能感觉到,还是清淡最好; 当我们看过人生繁华,才能知道,还是平淡最真。心情好,心简单,才能快乐,才是看透人生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