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盲的遗传规律是什么 为什么会有色盲这种情况出现?

[更新]
·
·
分类:行业
4352 阅读

色盲的遗传规律是什么

为什么会有色盲这种情况出现?

为什么会有色盲这种情况出现?

1、什么是色盲?色盲,也叫色觉问题,是一种让人很难看到颜色的情况,特别是红色、绿色或蓝色或这些颜色的混合。色盲的发病率并不高。色觉问题会改变你的生活。它使学习和阅读变得更加困难,而且你可能无法拥有特定的职业(比如飞行员等)。但是有色觉问题的儿童和成年人可以学习相关知识来弥补这方面缺陷。
2、是什么导致色盲的出现?a、色盲最常见的原因就是基因遗传;遗传来自你父母的基因会导致错误的光斑-----一种在你的视网膜中检测锥状细胞或“锥”颜色的分子。
b、但有时色盲并不完全是因为基因,比如:
对眼睛的物理或化学损伤;视神经损伤;部分(处理颜色信息)的脑组织损伤;白内障等因素。3、色盲分类最常见的类型取决于从父母那里遗传的基因,这些基因帮助你制造出你的锥体中的光斑,眼睛不能像正常一样识别颜色,有时这意味着你对某些颜色不那么敏感,有时它意味着你根本完全看不到某些颜色。
a、最常见的是红绿色盲;
b、黄蓝色盲;
c、完全色盲。

红绿色盲和色弱的遗传方式?

属于X体隐性遗传。
男性多见。
如果父母双方中,父亲为色盲,母亲正常,这种情况下所生的男孩均为正常人;女孩则有可能遗传色盲或者为色盲基因携带者。
如果父亲为正常,母亲为基因携带者,所生的男孩儿有可能为色盲,女孩有可能为基因携带者。
如果父亲为正常,母亲为色盲,所生的男孩一定为色盲,女孩全部为基因携带者。
如果父亲为色盲,母亲为基因携带者,所生的男孩可能为色盲,女孩也有可能为色盲,剩下正常孩子中全部为基因携带者。

人类进化史为什么保留了色盲基因?

色盲是一种很常见的遗传病,这种遗传病并不是人类独有的,大多数的哺乳动物都是色盲,所以色盲具有普遍性。人类之所以保留了色盲基因,还是要从我们的祖先说起,哺乳动物出现的时间可以追溯到1.5亿年前。这时候恐龙主宰了整个生态圈,所以早期的哺乳动物,都是在夜晚进行活动,为了适应夜晚的环境,哺乳动物就产生了相应的进化。
从细胞的角度来看,哺乳动物的视网膜当中,存在着两种感光细胞,一种是视杆细胞,一种是视锥细胞。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的区别,就是前者对于光线的强弱比较敏感,而后者则对色彩具有高分辨率。但对于早期的哺乳动物来说,视锥细胞的作用有限,因为夜晚的弱光环境决定了视杆细胞的作用更大。
恐龙灭绝后,哺乳动物有了更多的时间在白天活动,视锥细胞的作用就被无限的放大了。因为色彩的识别能力能让一些哺乳动物更好地获取食物,这些哺乳动物主要是灵长类。灵长类长期生活在森林当中,它们的食物主要是一些果实,果实的颜色有很多种,但成熟的果实一般趋于红色。红色的果实有更多的糖分,糖是一种生存的主要能量,如果能及时的发现成熟的果实,就代表更容易在野外的环境存活,所以分辨红色的能力非常的重要。不过这种能力,早就被哺乳动物丢失了,但灵长类动物的出现,又让这种能力重新被开发出来了。
色彩识别能力被开发出来后不断得到强化,然后一代一代的传递下去,当人类出现时这种识别色彩的能力早已成熟。但分辨红色的能力有时会出现一些错误,因为分辨红色的基因并不天生的,它是分辨绿色基因的一种特殊变异。从科学的角度来看,视锥细胞中的红色视蛋白和绿色视蛋白靠的非常近,而且这两个视觉蛋白都位于人的X染色体上。这很容易出现识别错误,导致许多人识别红色能力弱,或者识别绿色能力弱,所以色盲基因其实是并不存在的。就目前的一些数据来看,患有红绿色盲的人类占到了总人类的8%,这个比例不仅远高于其它的一些遗传病,而且男性高于女性。这是因为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是XX,只要男性的X染色体是有缺陷的,他一定就是色盲。而女性的X染色体可能也有缺陷,但只要另外一条X染色体正常,女性就不会表现出色盲或者色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