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孩子的兴趣总是被家长扼杀 将爱意扼杀是什么意思?

[更新]
·
·
分类:行业
3149 阅读

为什么孩子的兴趣总是被家长扼杀

将爱意扼杀是什么意思?

将爱意扼杀是什么意思?

意思就是说,如果一个小孩子在小的时候对某一个事物感兴趣。但是父母却横加干涉,那么就会让孩子对这个事物的爱意消失掉。

孩子失去兴趣,家长该怎么做?

6岁的阳阳还没上小学,但每天的作息都与小学生同步,到了周末尤其忙碌。原来,他每周一、三、五上午钢琴课,下午跆拳道课;每周二、四、六上午小主持人课,下午书法课;周末晚上还有为进入小学准备的语数英家教补习。阳阳的妈妈辞职在家,专门每天带孩子去上兴趣班。阳阳妈妈全职带娃。“我也不想给孩子报兴趣班”,她坦言,10岁的小爽经常胃疼,因为每个周末她都要奔赴于各种兴趣班之间,中午只有半小时休息,所以只能在路上匆匆忙忙解决午饭,甚至还经常不吃。小爽的妈妈手里捂着一瓶养胃的汤,准备给孩子喝,她的眼睛湿润了,末了,小爽妈妈看着刚从兴趣班下课走来的孩子们,还补上一句:这是两个发生在小编身边的真实案例,或许你的身边也有这样的“阳阳”、“小爽”。你给孩子报兴趣班了吗?你赞同这样的做法吗?投票:现如今报兴趣班成风,几乎每个孩子都至少参加了一个课外培训班。是的,相比起“兴趣班”,小编更愿意叫它为“培训班”。这些课外辅导培训,并不一定是孩子们的“兴趣”所在,反而常常会扼杀他们的兴趣。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从小就开始显现。所以许多家长说,6-12岁的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没有兴趣的“兴趣班”,让孩子们负担沉重,家长们趋之若鹜。但这样的跟风真的合理吗?表面上充实的生活,并不一定能给孩子与家长带去真正的快乐。是对一道数学题有三种解法,可以换来孩子的无忧无虑吗?不,事实恰恰相反!过度的课外培训班,只会让孩子平添更多忧虑。真正恰当的培训班,应该满足并充分发挥孩子的兴趣、特长。钢琴班有千千万,而郎朗只有一个,更多的孩子,在变成郎朗的道路上前仆后继,却被埋没。我们只知道丁俊晖、董卿、郎朗,却不知道那永远无法绽放光芒的,有太多太多的孩子。“让孩子成为他自己”,不成为父母“心中的样子”,应该是我们在给孩子报培训班前,反复告诫自己的话。如果你仍然迷茫,这些培训班,真的是孩子成长所需要的吗?如果报了培训班,应该如何坚持下去呢?孩子未来的道路应该怎样走?在下方视频中,兰海老师就“培训班”这一问题给大家讲了一节公开课,快点击收看吧!
视频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