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前庭失调怎么训练 什么是感统失调,怎么康复训练?

[更新]
·
·
分类:生活百科
2695 阅读

孩子的前庭失调怎么训练

什么是感统失调,怎么康复训练?

什么是感统失调,怎么康复训练?

指大脑和身体相互协调的学习过程,指机体在环境内有效利用自己的感官,以不同的感觉通路,从环境中获取信息并输入大脑,大脑再对其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协调整合后,形成知觉,指挥身体做出适应性反应的能力。当大脑对身体各感觉器官所得到的信息不能进行正确的组织分析时,以致整体机体不能有效动作的现象,称为感觉统合失调。感统失调并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病症,通常在儿童12岁之前通过训练很容易纠正感统失调的现象,超过12岁就容易定型,不易改变。需注意的是,感统失调不适用于3岁以前的儿童。通常感统失调体现在:前庭系统、本体觉、触觉三个主要方面,各系统的感统失调又分为敏感型与迟钝型,根据失调种类和程度,制定的训练计划也会有所差别。日常生活中经常提到的身体平衡能力、手眼协调能力、精细动作也属于感觉统合的能力,身体平衡是视觉-前庭觉的协合,手眼协调是视觉-本体觉的协合,精细动作是本体觉-触觉的协合。感统训练分为家庭训练与专业训练,专业训练是由专业人员进行感统测评、训练实施的,在家里,爸爸妈妈可以在和孩子的游戏互动中帮助孩子同时进行感觉统合能力训练,比如:跳绳(本体觉和双侧运动协调能力),羽毛球(视觉追踪,测距,本体觉运用能力),篮球运球(双侧运动协调能力,测距,本体觉运用能力,触觉刺激,精细触觉刺激),剪纸(手眼协调能力),串珠(手眼协调能力,精细动作),涂画(本体觉运用能力,手眼协调能力),其实一些日常家务劳作也可以促进感觉的统合,多拥抱也可以促进触觉信息的统合。最后提出一点,孩子的感统失调,和家庭教养模式有很大关系,当孩子出现感统失调所带来的人际交往、注意力、学习力、自信心等方面的问题时,在评估孩子失调程度的同时,更需要父母在与孩子的关系上作出更积极的改变。

小脑共济失调的主要锻炼方法有哪些呢?

专家表示,共济失调根据病变部位不同,共济失调可分为四种类型。  
①深感觉障碍性共济失调  
②小脑性共济失调  
③前庭迷路性共济失调  
④大脑型共济失调。而一般称呼的“共济失调”,多特指小脑性共济失调。
共济失调患者动作不灵活,行走时两腿分得很宽成年发病者,步行时不能直线。忽左忽右呈曲线前进,表现为剪刀步伐,呈“Z”形前进偏斜,并努力用双上肢协助维持身体的平稳。  
肌张力的改变随病变可由降低而转变为痉挛状态,共济失调步态也可随之转变为痉挛性共济失调步态。站立不稳,身体前倾或左右摇晃,当以足尖站立或以足跟站立时,摇晃不稳更为突出,易摔倒常是患者早期的主诉。  
患者常常说到:“走小路或不平坦的路时,行走不稳更明显,更易摔倒”。随病情的进展,患者可表现起坐不稳或不能,直至卧床。动作缺乏次序或条理,不规则,混乱和不协调的一种表现。是促动肌失去了拮抗肌收缩调整所致。  
共济失调的治疗  
Frenkel训练方法  
1.仰卧位练习  患者躺在表面光滑的床上或垫子上,足跟着床面,头部枕起,看到小腿与足。  
(1)双下肢单独沿床面滑动作各式屈曲运动  
(2)双下肢交替沿床面作各式屈曲运动  
(3)双下肢单独悬浮作各式屈曲运动 
(4)双下肢交替悬浮作各式屈曲运动  
(5)联合各种下肢运动,并使患者足跟随治疗师手指运动。  
2.坐位练习 
(1)练习维持正确坐位姿势2min  
(2)正确坐位各项平衡训练  
(3)用粉笔在地上划两个“十”字标记,轮流使足顺所划的“十”字向前、后、左、右滑动  
(4)按治疗师的节奏,练习从不同高度椅子上起身和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