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计师的报考搭配 中级会计考完后,如何转战注册会计师考试?

[更新]
·
·
分类:行业
2268 阅读

注册会计师的报考搭配

中级会计考完后,如何转战注册会计师考试?

中级会计考完后,如何转战注册会计师考试?

您好,誉财会计教育为您解答:
为什么考完中级要考注册会计师?
理由一:首先是一个很现实,适用于所有人的理由,考试的含金量往往和难度成正比,而就像在昨天的文章里我们讲到的,注册会计的考试科目多,战线长,对于零基础的同学来说报考风险是非常之大的,所以先考一个含金量也比较高的中级作为基础是非常靠谱的做法。
理由二:前途,也是大家非常关心的一点。众所周知,现在会计体制改革,除了原来的高级会计职称现在又分为了两个等级,而且评高级职称除了考试还需要推荐,发表职称论文等等,可以说是比较复杂了。而大多数公司的管理层会计人员都会选择高级会计,那怎么办?其实除了高级会计,公司一般也认可中级证书 注会哦,想走管理层的小伙伴可以考虑一下了。
理由三:学习起来会比较轻松。其实学过的人都会发现,注会和中级有很多知识点和科目上是比较相似甚至覆盖的。比如中级的中级会计实务和注会的会计、中级的经济法和注会的经济法、中级的财务管理和注会的财务成本管理都是有很大的联系的,只不过是侧重点和考查方向有所不同而已。
理由四:时间上比较好安排,中级考试科目3门,注会6门时间上根据统计,平均拿下中级的时间为2年,注会3到5年。考完中级之后趁热打铁,备考CPA的难度会降低不少,是很不错的选择。
理由五:国家财政部《关于深化会计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中曾经提到“推动会计人员职称制度与会计领军人才培养、会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等有机衔接,探索注册会计师、资产评估师等职业资格与会计人员资格考试相同或相近科目衔接的政策措施,减少重复评价,减轻会计人员负担。”意思也就是说,考过中级的小伙伴有望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免考注会的某些科目,如果真的实行,这个就厉害了。

中级会计师、注会、税务师如何一起搭配学习?

根据我报考中级会计师和注册会计师的学习经验来看,中级会计师的3门课程(中级会计实务、财务管理、中级经济法)基本被注册会计师的会计、财务成本管理、经济法所覆盖。当然注册会计师作为国内会计行业含金量最高的证书,其每门课程所包含的内容都要远远超过中级会计师的内容。
首先,如何搭配课程,我觉得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和想达到的结果来进行选择。
因为会计职业可以说是目前各类职业中进入门槛比较低的一个职业,导致每年都会有各行业的人员进入会计行业,这其中就有相当一部分是零基础的学员。
1.中级会计师报名暂时还不需要初级会计职称,如果是零基础学员想快速拿证建议在满足报考的条件下,只报考中级会计师,因为中级会计师只需要通过3门课程就可以拿证,而且中级会计师的成绩只有2年有效期,意思就是必须在连续2个年度内通过全部3门课程,否则就要重新再考。
2.如果是会计从业人员就是奔着注册会计师去的,可以以注册会计师的会计、财务成本管理、经济法为主顺带着考中级会计师。
如果说中级会计师职称考试和注册会计师考试偏向于理论,那么税务师就更偏向于实操了。
关联性:
中级会计师的《中级会计实务》、税务师的《财务与会计》、注册会计师的《会计》关联性比较大
中级会计师的《中级经济法》、税务师的《涉税服务相关法律》、注册会计师的《经济法》关联性比较大
中级会计师的《财务管理》与注册会计师的《财务成本管理》关联性比较大
注册会计师的《税法》与税务师的剩余课程关联性比较大
中级会计师的《中级经济法》里面只包含了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这两项税种的相关知识,所以这门课程还是以法律为主。
备考经验:会计知识的学习是一个长期而且枯燥的过程,中级会计师和注册会计师的弃考率基本都在50%左右,这里的弃考率指的是报名交费了但是因为各种原因导致最后没有参加考试的比例,除了学霸及全职备考的同学,在职的同学不建议多个证书多门课程同时报考,毕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战线拉的太长容易产生厌烦等消极情绪,最后导致弃考等现象。
最后祝愿大家:考的全都会,蒙的全都对。